凝聚行业共识,共推种业振兴!第十八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在济召开
原创 祖祎祎 现代种业
金秋十月,正值丰收季节。10月22-24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十八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山东济南开幕。本届双交会以“兴种稳粮保安全,固本强基促振兴”为主题,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推进种业振兴的工作部署,旨在凝聚行业共识,加快要素聚集,深化交流协作,广泛发动种业行业及社会力量,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主持开幕式,农业农村部张桃林副部长讲话并宣布开幕,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猛、济南市副市长吕涛致辞。
张桃林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种业振兴锚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目前,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种业振兴的稳步开局。
张桃林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工作的重点是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重点是抓住种子和耕地这两个要害。种业振兴的重点任务是在资源保护利用上下功夫,加快打牢发展基础;在创新攻关上下功夫,加快补齐种业短板;在企业培育上下功夫,加快壮大产业主体;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加快提升供种能力;在监管执法上下功夫,净化种业市场环境。
张桃林要求,要充分认识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特殊重要性,落实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多方参与,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全国一盘棋的生动局面。地方党委政府要强化组织领导,种业科研人员要勇攀科技高峰,种业企业要敢于冲锋陷阵,种业管理部门要抓好政策创制和落实,社会组织机构要携手共进。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
李猛在致辞中表示,山东省多次对种业改革创新进行部署,全面推动现代种业振兴。下一步,山东省将尽快研究制定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种子”这个要害,集中资源力量、集中攻关突破,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企业培育、基地建设、市场监管和良种推广上狠下功夫,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尽快实现种业强省目标。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猛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
济南市副市长吕涛
推进种业振兴信息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全国农技中心各种业处室负责人全面解读种业管理工作新政策新动态,介绍了资源利用、品种创新、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等方面工作新举措,品种区试管理和推广、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全国种子市场供需等情况。
本届双交会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包含种子价值提升研讨会、蔬菜种业论坛、生物育种产业化论坛、推进种业振兴信息发布会、第三届中国农资(种药肥)优秀经销商大会等多个论坛活动,为业内了解种业法规制度、解读种业政策、引领产业方向、交流种业信息、推广种业成果搭建了重要平台。
本届双交会设有室内展区1.7万平方米,358家企业参展,千余家企业、2万余名种业从业者参会,重点打造优秀经销商大会,邀请来自黄淮海、东华北的基层经销商、区域经销商等专业观众与种业企业深度对接品种市场需求和农民购种爱好。
本届双交会由农业农村部批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种子协会、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和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张兴旺司长、二级巡视员谢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刘信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种子协会、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领导,各省(区、市)种子站与种业处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参加了有关活动。
种业振兴权威信息发布
种业振兴信息发布会由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刘信主持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处处长张新明就《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进展》作主旨报告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处处长张新明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植物新品种权总申请量41716件,总授权量达16508件。以往授权品种中,大田作物品种多,园艺经济作物少;相似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我国作物育种发展不平衡、原始创新积极性不高、品种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2021年7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此次新的品种权司法解释具有扩展保护范围、提升保护力度、降低维权难度、完善法律制度、规范鉴定程序五大亮点。2021年起,种子法修改相关工作启动,旨在扩大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权利保护范围,延伸保护环节,提高保护水平,用制度导向激发原始创新活力。修改主要涉及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延长保护链条、扩大举证范围等方面的内容。下一步,将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配套规章修订、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开展维权打假行动,加大对品种创新保护力度。
全国农技中心种子检验处处长金石桥就《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建设与应用》作主旨报告
全国农技中心种子检验处处长金石桥指出,DNA指纹检测是现代种业发展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DNA指纹库是检测的基础。目前,全国统一的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初步建成。各作物制标建库正分步完成,公共平台软硬件配置已经到位,应用系统完成运行测试,三大粮食作物DNA指纹数据已基本整合入库。新时期内,其将在打击假冒侵权、保护育种创新、辅助科研育种、了解品种指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处长王玉玺就《品种区试管理及三大主粮品种试验审定动向》作主旨报告
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处长王玉玺指出, “十三五”时期试验渠道放开后,水稻、小麦、玉米审定品种数量大幅增加。从品种推广应用情况来看,杂交稻和玉小麦种更新换代快,“大品种”推广面积占比逐年下降。玉米品种更新换代较慢,但千万级品种增加2个,100-500万亩数量及推广面积占比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强化品种区试管理,是为粮食安全提供高质量种源保障的基础。下一阶段,将着重健全区试制度、明确管理职责,严把品种试验科学设计、试验方案备案审批、品种试验过程监督“三道关”,强化试验主体资质、品种条件、试验数据监管,确保审定试验质量。同时,通过新审定标准的执行,预计审定品种数量总体可减少40-50%,品种水平将明显提升,同质化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副处长曾波就《2021年度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信息发布》作主旨报告
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副处长曾波指出,为加大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展示宣传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近年来,在粮食作物主要产区搭建全方位、高水平的新品种服务性展示网络平台,通过在各核心展示点的示范种植和区域联合展示宣传,推荐和跟踪评价各试验渠道的优良新品种。
目前,已在长江上游籼稻、长江中下游籼稻、黄淮海小麦、东华北春玉米、黄淮海夏玉米区等区域科学布局核心展示示范试点,通过公开征选核心展示示范品种、开展田间现场观摩、全面客观权威评价参展品种、核心展示示范品种评价意见,让真正的好品种脱颖而出。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农作物种业处处长张冬晓介绍我国种子基地建设相关工作
种子基地是保障我国用种安全的基础。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农作物种业处处长张冬晓指出,基地建设将突出重点物种,兼顾特色优势与多样。农作物国家级基地以粮为主,兼顾经济作物,适当考虑特色作物。畜禽国家级基地以生猪、奶牛、肉羊、蛋鸡、肉鸡、水禽为重点,兼顾部分特色畜种。
建设目标在于提高产量质量与效益,着力夯实基础条件,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开展年度跟踪评价,建立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的管理制度,力争实现农作物种源保供能力70%-80%,畜禽种源保供能力75-80%的发展目标。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畜禽种业处孙雯介绍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相关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畜禽种业处孙雯指出,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也是确保国家种源安全的关键资源。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调查等工作的开展,挽救了一大批优异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遗传多样性,增加了资源战略储备。目前,我国长期保存作物种质资源超过52万份,位居世界前列。通过资源利用,我国创制了普冰小麦等一系列新种质,培育推广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种,为“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明确利用三年时间,攻坚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启动并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和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开展以来,新收集的种质资源675种,并发掘了梯田红米、红皮核桃等一批有重要价值的优异种质,同时,也增强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种质资源保护意识。下一步,将全面完成普查任务、加快编目入库,对收集到的新资源实施有效保护。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管理处处长陶伟国介绍我国品种管理相关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管理处处长陶伟国指出,2017年以来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陆续修改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细化了优质、绿色和专用等类型品种指标。4年来,创新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品种数量迅速增加,品种类型丰富多样,“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审定品种数量的7814个上升至16877个。其中,绿色优质专用品种加快推出,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
随着品种“井喷”而出,同质化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等现象逐步凸显。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启动了玉米、稻品种审定标准的修订工作,分别在DNA指纹差异位点数、产量、抗性方面提高“门槛”,目前新标准已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通过适当提高审定标准,将在减少入市品种数量的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品种整体水平也将明显提高。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市场监管处处长储玉军介绍我国种业市场监管相关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市场监管处处长储玉军指出,近年来,种子质量“低劣”问题基本解决,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套牌侵权、同质化、仿种子等问题逐步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据统计,从2016年到2020年,全国法院审结涉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从66件增加到252件,其中侵权纠纷案件占比超过80%。
市场净化是种业振兴行动的基础保障,是全局中必须要下好的先手棋。近年来,为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种业市场违法行为,农业农村部加快推动修订《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与最高人民法院在京举行工作会谈并签署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紧密衔接。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推动严格行政执法。力争通过加快立法、强化司法、严格执法、加强品种管理、推进社会共治5项措施,全面净化种业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全国农技中心种业监测处处长邱军
会上全国农技中心种业监测处处长邱军分析了全国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报告指出,2021年全国杂交玉米落实制种272万亩,相比于2011-2017年,仍处于历史低位,2021年新产种子9.93亿公斤,加上季末有效库存4.77亿公斤,下年度商品种子有效供给量约14.7亿公,2022年大田玉米生产用种充足有余。预计明年春季种子市场结束后,玉米种子有效库存将降至3亿公斤,未来两年的种子供需形势将从整体过剩转为总体平衡略有盈余。
2021年杂交水稻市场回暖,企业看好市场前景,降低单产预期,全国制种面积再次回到2016-2018年的水平。从类型看,杂交早稻、杂交中稻、杂交晚稻制种面积同比均大幅增长。整体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属于丰收年,据初步统计,全国平均制种单产170公斤/亩,比去年增加31公斤/亩、增幅22.3%。2021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制种单产较2020年实现双增。供需形势上看,2021年杂交水稻季末有效库存约0.84亿公斤,2022年杂交水稻商品种子有效供给量将超过3.5亿公斤,预计2022年杂交水稻种子供应过剩的态势将进一步加剧。
2021年全国大豆落实繁种451万亩,比去年繁种收获面积增加19万亩、增幅5%。2022年大豆商品种子有效供应量超7.3亿公斤,预计总需求量不足5亿公斤,种子供应充足有余。
据初步调度,2022年常规稻商品种子有效供应量将超10亿公斤,预计总需求量6.34亿公斤,种子供应充足有保障。
2021年全国冬小麦繁种收获1073万亩,比去年增加64万亩、增幅6%。据调度,尽管部分基地因灾减产,但本季冬小麦繁种收获仍超45亿公斤,超出需种量近10亿公斤,本季种子供应充足有余。受供求关系影响,黄淮冬麦区局部市场热销品种供应偏紧,种子价格同比增加10-15%,其余地区市场运行平稳,价格总体稳定。近期,河南、山东、河北等省部分地区受降雨影响,小麦播期推迟15-20天,需增加播种量,部分已购种农户加购晚播麦种,市场上出现短暂的零售小高峰,预计这次购种小高峰将于11月上旬结束。
榜单发布
会上还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种业头部企业名单和2020年度主要农作物前10大品种。
企业担当
会上,山东登海、农发种业、先正达中国、九圣禾、大北农、荃银高科、敦煌种业、山东圣丰、河北巡天等全国农作物种业头部企业悉数亮相,竞相展示企业新品种新技术。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龙祥
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种业部总经理、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发军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爱华
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琴
大北农集团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丰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