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天津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制种研发水平不断提升,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深学笃用天津行动,16日来看,从一粒良种到万亩良田。
每年11月,国家粳稻中心的育种科研人员,就要飞海南,开始水稻育种工作,这几天,大伙在加紧对7000多个材料,进行分类排序打包寄往海南,经常要加班到晚上9点多。
90后的牛同旭,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已经连着三个春节没回家了。每年11月到来年的4月,是南繁育种工作最关键的时候,培育优质稻种没有捷径,播种、插秧、护苗、杂交,记录,还要随时预防老鼠、鸟类、病害、大风等等对稻田的破坏,稍有问题,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水稻育种,不细心干不好,但即使竭尽全力,每时每刻不放松,要想选育优良稻种还是难之又难,成材率不及百分之一。今年年初,牛同旭终于有了独挑大梁的机会,他所在团队历时4年,培育出的水稻种,由他负责在海南进行繁育,但没想到出现了大量空粒,只能舍弃,来不及沮丧,牛同旭和同事们又投入到了新的科研当中。
育种人孕育的希望,也是农民的希望。经过团队多年的努力,在数以万计的材料中,选育出优质水稻品种,最近两年,在全国广泛推广的天隆优619稻米,就是历经了十几年育种而成的。这个品种将优质、高产、高抗结合起来,米粒外观晶莹,有香味,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金奖。在王稳庄镇,李树广承包的3300亩水稻田,种的都是天隆优619。
今年十月份,正是稻谷结实的时间,连续的大风降雨,使地里的水稻,出现部分倒伏,会影响产量。牛同旭和同事们,一次次去地里看,从种植技术上帮助老李想办法。11月初,终于到了收割的时候。
看着饱满的稻穗,李树广的脸上终于泛起了笑容,虽然今年雨水大,但还是因为种子好,所以种出的稻米尝起来依然格外的甜。刚一收获,米厂工作人员就上门了。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天津在小站稻育种研发、制种繁种上不断提升。牛同旭他们这些年轻的育种人们,一直在努力,像天隆优717就正在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实验审定,如果顺利,明年就能向农户们推广种植。现在,在宁河、宝坻、津南、西青等地,小站稻遍地开花。小站稻的种植规模由30万亩提升至100万亩;以“金稻919”“津原U99”“天隆优619”等为代表的小站稻优质品种屡获全国大奖,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