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团将发挥产融并举综合优势,助力国家种业振兴;温氏集团将自主育种强芯,打造种业振兴高地;恒兴集团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种业振兴大计
湖南将以商业化育种为抓手,推动企业做大做强;重庆将探索“后补助”激发新动能,扎实推进种业振兴;甘肃临泽将打造最优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全力推动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科院将加强科企融合,当好种业振兴排头兵;中国农业大学将深化创新合作,打好种业翻身仗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提升站位主动作为,争当金融服务种业振兴主力军
11月24日,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上,中信集团、温氏集团、恒兴集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湖南省、重庆市农业农村部门、甘肃省临泽县人民政府,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负责人作典型发言,就企业发展怎么干、科企合作怎么搞、金融机构怎么投、政府部门怎么帮等,提出了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现摘编供各地各方学习借鉴。
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奚国华:发挥产融并举综合优势,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中信力量
此次种业企业阵型发布,国家把中信种业板块放在领军位置,中信集团深受鼓舞、备感责任重大,将全力推动种业板块改革发展。
一是培育高水平种业企业。继续加大国内外种业整合力度,持续引入优质种业资源和创新要素,实现种业板块外延式扩张。全力推动隆平高科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缩小与全球种业第一梯队差距。
二是提升自主可控创新能力。继续加大育种科研投入,迭代升级商业化育种体系,积极承接生物育种等国家种业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信集团“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支持“优质绿色稻定向设计育种项目”,进一步夯实隆平高科水稻种业国际竞争优势。
三是支持构建种业良好生态。充分发挥中信综合金融、科技平台、产融协同优势,助力国家培育特色优势种业龙头企业和“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努力实现上下游生态共赢。搭建种业集成研发平台,促进种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 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自主育种强芯,打造种业振兴高地
20多年来,温氏集团坚持资源保护,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积极推进科企合作,先后培育出10个畜禽新品种,包括“华农温氏I号猪”“新兴矮脚黄鸡”等2个瘦肉型猪、7个优质肉鸡和1个种鸭的新配套系。近10年来,推广应用累计出栏肉猪2.5亿头以上,肉鸡近100亿只。
中央作出种业振兴决策部署后,温氏加快了新一轮布局。目前正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恒健基金等合作,组建广东畜禽种业集团。第一期以生猪种业为重点,注册“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
未来,我们将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综合实力世界前三的国际一流种猪育种企业;培育中国特色种猪新品种,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曾祖代原种猪产量占全国市场需求量的50%以上;成为我国种猪育种创新的源头,引领全国养猪产业发展,为种业振兴贡献企业力量。
- 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种业振兴大计
2002年,恒兴投资1.2亿元在广东湛江建设“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开展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军曹鱼、石斑鱼等水产动物的育种研发工作。于2011年成功选育出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成为我国首批获得国家认定的南美白对虾品种之一。
2017年,恒兴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海大、粤海、海茂、汇泰在山东成立国内首个南美白对虾联合育种平台;以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为技术依托,共建“对虾育种联合实验室”和“对虾种业研发基地”,拥有我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南美白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
今年,恒兴将加大种业研发投入,继续投入6600万元,建设国内领先水平的育种中心,并规划建设配套的种虾养殖基地,将种虾产能提升至每年20万对以上。
恒兴集团将继续以商业化、实用化育种为方向,在 “育、繁、推”三个层面持续投入,提升种质、亲本、种苗的技术、生产和推广能力,打破南美白对虾品种长期以来对国外种虾的依赖。
- 湖南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贺丽君:以商业化育种为抓手,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湖南立足种业发展基础优势,大力帮扶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近五年省级审定杂交水稻品种中,90%以上由企业培育,2020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前10位品种中,7个由湖南省企业育成。
近年来,湖南通过创建行业一流的高通量、高效率研发平台,推动了商业化育种提档升级。以高标准建设岳麓山实验室为总揽,依托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华智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势平台,启动20余项联合攻关。省财政投入1.37亿元,在海南陵水建设2000亩省南繁科研育种园,42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入驻,每年创制育种材料6万份以上。在隆平高科技园建设生物育种产业园,30家企业落户园区,杂交稻种市场份额占全国的32%。
同时,推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园区等与企业紧密合作,促进了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企业聚集。将种业企业人才纳入全省人才规划,开辟企业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绿色通道。采取股份合作型、委托育种型、专家合作型等模式,推进科企深度融合。在企业固定一定比例科研投资的同时,通过销售额提成、利润提成等方式,不断增加科研资金。同时,抓服务保障,营造商业化育种良好环境。
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路伟:探索“后补助”激发新动能,扎实推进种业振兴
近年来,重庆市以实施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为抓手,着力扶优扶强种业企业,深度激发种业创新活力。3年来,全市自主选育新品种100余个,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改变竞争不强、创新不足、推广不好等问题,我们探索推行后补助政策,在主攻方向上,锁定“两个重点”:即保粮食安全,重点支持水稻、玉米、油菜等粮油品种研发;促农民增收,重点支持柑橘、榨菜等特色品种创新,实现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目标。在扶持机制上,促进“三个转变”:即推动补助对象由“戴帽下达”向“竞争获得”转变、研发方式由“定向研发”向“自主研发”转变、补助方式由“先补后研”向“研好后补”转变。3年累计补助农作物12类30个、畜禽3类3个。
同时,抓成果应用,提升“实效性”。对获得后补助的重大品种,纳入全市主导品种优先示范。坚持后补助重大品种推广到哪里,相应的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就配套到哪里,做到“好马配好鞍”,释放新品种最大潜力。此外,持续跟进后补助品种,引导企业再研发、再创新、再提升。
- 甘肃省临泽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鹏:打造最优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全力推动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绿洲农业核心区,连续十五年基地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年均种子产量约占全国用种量的13%,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持续做优基地,全面保障企业需求。为主动适应现代种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一户(村社)一块田”改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制种基地16.5万亩。并率先出台《制种基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实施意见》,将基地资源通过政府配套、市场化机制向龙头种业企业配置。
积极落实政策,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目前,通过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建设项目和“超大规模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已撬动和整合资金38亿元,建成占地1万亩的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引进中种国际、三北种业等16户企业落户园区。加大对隆平高科、中种国际等骨干企业扶持力度,县企共建“五化”基地1.5万亩。
强化全过程监管,创造良好种业环境。严格市场准入,突出过程监管,加强质量管控。临泽健全种子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荣获全国唯一的种子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加强科企融合,当好种业振兴排头兵
中国农科院现有11个农作物种业、4个畜禽种业研究所的近百个科研团队开展种业科技创新,在种质资源、关键基因、育种技术、重大品种方面有近百年的科技积累。
前不久,我院启动实施“强种科技行动”,其中,专项安排“种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任务,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体系,联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海外研发中心和繁育基地,合作转化科技成果。通过强种行动,全面进军“强基础理论、强核心技术、强种质保护、强重大品种、强粮食单产、强种源自给”六强目标。以种业企业的参与度和受益程度作为关键衡量指标,突出产业应用导向。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大北农集团、中海油化学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上述企业已承诺在十四五时期投入我院15.5亿元研发经费,开展全方位科企融合合作,今年已落实24项目、2.58亿元资金。我院作物科学所与大北农签署的4500万元的玉米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下一步,针对种业企业原始创新薄弱、科研体系不完善、科研人员缺乏等短板,中国农科院将自觉强化国家队使命担当。第一:面向种业企业实施“四个开放”。一是种质资源全面开放。国家作物、畜禽、微生物优异种质资源和关键育种材料,优先向种业企业开放共享。二是育种平台全面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准鉴定设施等优先向企业开放,打造科企联合实验室。三是知识产权全面开放。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品牌科技含量和海外布局能力。四是种业人才全面开放。开展人才互动互挂、共同培养,支持科学家领衔企业研发中心,促进团队成为企业研发力量。第二:探索“企业出题判卷”科研机制。一是企业出题。企业科技创新瓶颈和技术难题,就是我院的科研任务来源。二是科研院所答卷。组织优势科研力量,为企业定向精准答卷。三是企业判卷。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为判卷标准。四是专家终身服务。加强战略咨询、技术成果转化指导,持续推动技术与产品的升级换代。
-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深化创新合作,打好种业翻身仗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为服务我国种业振兴,学校制定了种业科技创新十大行动,从种业基础研究、前沿育种技术、种质资源创制、重大品种培育、良种高效育繁、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种业开放协调创新、种业创新平台、种业人才培养、国际种业科技协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布局。
同时,我校将大力支持种业企业与学校开展全方位科技创新合作与成果转化。进一步创新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出台种业专利实施许可、转让和作价投资入股以及教师兼职政策,激发教师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加大实用种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中国种业菁英班”“竞雄玉米育种学校”“蔡旭小麦育种学校”等实践型人才培育,设立种业研究生和博士后专项,推动定向培养企业种业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种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钱文挥:提升站位 主动作为,争当金融服务种业振兴主力军
“十四五”期间,农发行将安排不低于1000亿元的资金全力支持打好种业“翻身仗”,争当金融服务种业振兴的主力军。
此外,针对种业核心技术攻坚难、研发及投资期长、担保资源不足等特点,今年连续印发了《关于支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4个专项促进文件,及时研究出台了“利率最高可优惠50个BP、期限最长可达20年”等一揽子最优特惠政策,全面细化农发行支持种业振兴四十条措施。并积极探索供应链产业链融资模式,不断丰富政策性金融支持工具。
同时,将强化多方合作,积极构建联合推进载体。今年8月,会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在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指导支持下,面向全球投资者成功发行首单30亿元支持“南繁硅谷”建设的主题金融债券,积极引导国际国内更多资金投入现代种业。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祖祎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