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农业着力构建“产业+科技+金融”综合发展平台——
精准布局国内外种业市场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种业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种业巨头兼并史。而在我国,目前种业企业多达7300多家,10亿元以上营收规模的仅有31家,种企规模小、市场高度分散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种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
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国家种业振兴,迫切需要加快提高我国种企集聚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令人振奋的是,今天我们已然能看到它驶入眼帘的“桅杆”。
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将现代农业定位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坚持做强做优做大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农业”)。凭借资本运作、品牌管理与国际化经验等优势,中信农业近年来精准布局国内外种业市场,开展数轮兼并收购,由中信农业控制的种业产业资产已跃居中国第一、全球第八,大大提振了民族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强化资本运作
搭建种业发展平台
种业的竞争是资本与技术的双重竞争。打造“种业航母”,科技与资本两者缺一不可。中信农业以资本运作为先导,着力构建“产业+科技+金融”综合发展平台,拉开种业布局大幕。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民族种业龙头企业。2016年1月,中信农业入股隆平高科成为第一大股东,迈出了进军种业的第一步,并以此搭建种业产业发展平台。
“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中信农业总经理兼隆平高科董事长毛长青介绍,在第四次全球并购浪潮中,为了通过反垄断审查和达到各国的监管要求,并购企业必须剥离部分市占率过高的资产,这为我国种业企业提供了并购良机。
2017年,中信农业联合相关产业主体、金融主体以11亿美元收购陶氏巴西玉米业务,并以此组建了隆平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南美和北美种业市场。此举不仅提升了中信农业在玉米种子领域的竞争优势,也大大加速了我国种业的国际化进程。
2018年,中信农业战略入股在蛋鸡育种、高档烤鸭育种等方面创新能力领先的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并与参控股企业协同推进优势资源并购,在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巴西、英国等国均建立研发基地,全球化动植物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为破解种企科研力量薄弱分散难题,中信农业瞄准生物育种前沿技术,整合科研力量,打造生物育种关键共性技术平台。2020年,入股国内生物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公司华智生物,并与湖南省政府合资设立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种业实验室。
一年一次突破、一年一个台阶,中信农业在种业领域一路高歌猛进,背后有着坚实的金融平台支撑。2016年6月,中信农业联合隆平高科、海大集团及朱雀投资等成立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过近5年探索,建立健全“投资方向—细分领域—投资标的”投资决策机制,以股权投资形式发掘项目价值,确保投资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旗下管理投资基金在全球范围实现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覆盖中国、巴西、美国、英国等7个国家。
共生共享共创
形成资源整合格局
细算中信农业,也只是一个成立于2014年的年轻公司,2016年才正式涉足种业,连续多年的入股并购,如何能管理运营好庞大的种业资产?
“共生、共享、共创,是中信农业的发展理念。”毛长青表示,共生,无意取而代之;共享,共同分享经济收益;共创,共同创造种业的新可能。中信的收购不是吃掉存量,而是做增量的;收购并不是简单的财务并表,更重要的是实现资源、技术、管理的有效整合,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如何整合实现“1+1>2”,考验着中信农业的智慧。中信农业逐渐探索出投资赋能的“心得”——给予资金支持,帮助被收购企业协调社会资源,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完善原有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灵活考核机制;通过数字化系统建立起一套内控机制,实现业财一体化。
在被收购前,隆平高科在种业市场也曾频频出手,从斥资买断袁隆平“两权”到收购“中国黄瓜种业第一品牌”天津德瑞特。加入中信农业后,在资本、技术、管理的强力支撑下,隆平高科大步迈向全球种业巨头。
通过“种业运营+农业服务、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四轮驱动,隆平高科从杂交稻种子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拓展到在玉米、食葵、谷子以及黄瓜、辣椒、甜瓜等蔬菜种子领域市场份额均居全国第一,近3年营业收入稳定在30亿元以上,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进入世界种业十强的民族种业企业。2020年,公司杂交水稻业务营收约14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依托隆平高科,中信农业着手转战海外市场,开拓全球化市场空间,也助推公司从传统杂交育种向生物技术育种和智能育种的跨越。隆平高科高级副总裁尹贤文介绍,2019年底以来,中信农业等派驻的中方团队在隆平巴西驻场后主导精细化管理,建立更具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得到明显提升。
为更好地推动现代化要素集聚,打造种业资源整合平台,2019年,中信农业基金和全国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园,面向全球吸引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科研院所。
推进科技创新
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当前,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但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仍然面临一些难题痛点。
借鉴国际种业公司发展经验,中信农业在加快种业投资布局的同时,不断协同国内国外创新资源,推进种质资源整合和自主科技创新攻关,努力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据官方数据显示,以玉米为例,我国单产水平还不到美国的60%,去年进口量创纪录达到1130万吨。2017年中信农业收购巴西玉米种子项目,获得约1.7万份玉米种质资源的合法拥有权,大大丰富了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库。
“源自美洲的优质玉米品种与国内现有资源互补性强,未来可通过穿梭育种项目将巴西玉米种子资源引入国内,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玉米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品种同质化、遗传增益下降等种源问题,为全球玉米种子业务带来机遇。”隆平高科总裁马德华说。
除了农作物种业,畜禽种业也是中信农业攻关技术的一大方向。我国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特别是白羽肉鸡,它的祖代种鸡主要还是依靠进口,这些品种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鸭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长期占据我国鸭肉市场份额超八成的樱桃谷鸭,育种技术和专利之前一直掌握在英国的樱桃谷农场中。2017年,中信农业帮助首农股份完成了对全球最大白羽肉鸭育种企业英国樱桃谷鸭公司的100%股权收购,将前身是“北京鸭”的“樱桃谷鸭”迎回了中国。
“这是中国动物育种业的首次跨国并购,获得了全球75%的白羽肉鸭市场份额,对提高我国主要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及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信农业投资总监徐锐钊说。
2020年,中信农业帮助首农股份与全球最大的生猪育种企业PIC达成合作,将PIC种猪首次引进到中国,并以此次引种为基础建立曾祖代种猪场。PIC种猪繁殖性能优良、肉品和肉质优异、饲料转化率高,对于提高国内生猪产业产能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中信农业将聚焦在农作物育种以及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做优隆平高科、隆平发展产业主体,重点发展玉米、水稻、蔬菜等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市场容量大、利润率高的产业,努力为落实种业振兴行动作出中信贡献。”毛长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