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再现强降雪,玉米上市放缓,后期来看,因天气、物流偏紧等造成的供应不畅,对于传统新粮上市高峰期的玉米市场而言,影响的只是阶段性供需节奏,并不会改变新玉米市场购销的总体进程。
11月中旬以来,随着天气好转,产区玉米上量增加,国内玉米市场呈现震荡偏弱行情,东北部分地区因气温回升导致部分“地趴粮”出现发热、霉变升高等风险,售粮明显增多。但11月19日至22日,我国迎来新一轮寒潮,其中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再次出现强降雪,交通受阻影响市场购销节奏,使得短期玉米上市进度再次放缓,东北玉米价格或将受到提振。
同时,华北地区本地粮源上市量仍较有限,农户售粮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东北玉米受天气影响发运滞缓,部分用粮企业开始提价促收,但与上周同期相比,仍处于下行态势。
据监测,截至11月23日,山东寿光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2750元/吨,与上周末持平;河北秦皇岛2510元/吨,上涨50元/吨;河南焦作2830元/吨,保持稳定;辽宁锦州港主流集港价2640~2650元/吨,上涨20元/吨;广东蛇口港二等玉米报价2880~2900元/吨,上涨10元/吨。
产区新粮上市增加
天气影响阶段性供应
11月中下旬以来,因天气好转且气温回升,加之玉米价格稳中走高,农民卖粮特别是部分“地趴粮”出售节奏有所加快,产区新玉米上市量增多,加之用粮企业收购积极,以及收储企业大范围开库收购,玉米市场购销渐趋活跃,但整体来看,今年新玉米收购进度同比仍然偏慢。
卓创资讯调研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东北及华北地区整体售粮进度同比偏低,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民平均售粮进度分别为26%、7%、15%,除黑龙江因东部地区上市提前而加快了平均进度外,其他地区售粮进度均低于上年同期。
据气象预报,受寒潮影响,11月22日至12月1日,东北大部累计降水量将达10~30毫米,局部40~50毫米,其中11月22日至23日,吉林北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有大到暴雪,黑龙江东北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雪、局地特大暴雪。这也将影响玉米上量及外运节奏,并支撑短期内玉米价格偏强运行。但11月下旬中期后气温逐渐回升,到12月上旬,除东北地区东部有5~15毫米的降水外,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受此影响,东北地区新粮或将迎来一波出售高峰。
生猪养殖收益增加
深加工企业开工增长
从收购市场看,今年中间商收购新玉米的心态普遍偏于谨慎,对新粮价格及购销进度的提振效果有限。从用粮企业看,因当前正是潮粮上市时期,利于深加工企业降低成本,随着开工率恢复增长,深加工企业特别是东北企业收购量逐渐增加。但与此同时,产品库存随之增加,在下游备货意愿有所减弱的情况下,部分深加工产品价格总体稳中有跌。据监测,山东诸城淀粉出厂价3680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80元/吨;吉林公主岭3550元/吨,保持稳定。
饲料养殖方面,生猪价格继续回升,带动养殖利润持续处于盈利区间。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11月第三周数据显示,本周全国生猪平均出场价18.47元/公斤,比上周上涨5%;猪料比价5.61,周环比上涨3.89%。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盈利238.85元,比上周增加84.65元/头。这也利于养殖户对后市看好的信心,使得近期压栏情绪抬头,短期内受气温下降、终端消费好转等影响,预计猪价仍有上涨空间。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0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达4348万头,比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多6%,由于8、9月份仔猪出生量较多,按照生产周期算,在利空春节后猪价的同时,将对猪料需求形成有效支撑。
小麦价格涨至高位
饲用性价比优势减弱
近两个月来,国内小麦市场价格不断冲高,最高累计涨幅达到260元/吨左右,尽管最近部分地区有所回落,但目前总体价格仍稳定在2800元/吨以上。主要是近期面粉销售有所放缓,制粉企业调整原粮采购节奏,小幅下调小麦收购价格。
据监测,截至11月23日,加工企业普麦主流收购价2820~2860元/吨,较上周末有10~20元/吨的回调。对比玉米现货价格,二者价差基本持平,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已低于小麦价格,一些饲料企业调整配方,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态势逐渐显现。
后期来看,国内小麦市场进入传统的坚挺走强周期,而玉米则进入批量上市期,将重回小麦价格高于玉米价格的常态,小麦在饲料替代中的优势也将难以保持。另外,政策性小麦和稻谷拍卖暂未启动,在生猪养殖效益好转的形势下,更有利于饲料原料需求向玉米回归。(原文刊登于2021年11月25日粮油市场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