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储两次下调收购价后,各收储库点排队车辆较多,呈现严重“压车”现象。重度污染企业将关停,会有部分豆制品和蛋白深加工企业受影响,加之进口豆挤占市场份额,国内豆市或迎“寒潮”。
东北豆市支撑明显减弱,国储两次下调收购价格之后,上周虽未继续下调,但收购质量把控十分严格,而且卸粮口在缩减,各收储库点排队车辆较多,呈现严重“压车”现象。期货豆一2201合约在主力换月之际依然没有利好迹象,上周五晚间2203主力合约跌至5850点后上下震荡,大幅背离现货行情。
东北产区向销区发货量仍然偏少,有传言称国储收购可能在12月下旬结束,但目前尚无官方消息证实。国储一边收新,一边拍陈,各种利空因素交织,上周中国华粮物流集团收购价由6260元/吨下调到6200元/吨,仅两天时间又发出6150元/吨的收购公示。本周二国储以单向竞拍的形式投放产于2018年、2019年的大豆6.59万吨。其拍卖底价若不调低,成交仍不会有好转迹象;底价若出现调整,新豆收购价有可能紧随其后下调。
12月过后,受冬奥会在京举办影响,京、津、冀、豫、鲁、晋、陕等地,将对生态环境重度污染企业采取关停措施,部分豆制品加工企业和蛋白深加工企业或在关停之列,国内大豆消化或减缓。
在东北豆市陆续出现下跌走势后,面对终端倾向于选择进口大豆替代,关内豆市缺乏支撑,各地收购积极性降低,部分地区收购商大幅下调之前存货的价格,严重影响现货行情,其乱象日渐显现。南北产区豆市的弱势令终端市场继续“冷眼相待”,随着进口豆源到港量陆续增加,市场选择范围扩大,而且进口大豆价格可调整的空间较大,对国产豆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01东北豆市如何走 国储动向是关键
东北产区各类贸易主体曾经盲目追涨,在铁路停装、限装和汽运费用大幅上涨后,豆源流通迟滞,倒逼终端选择关内豆源;销区经过阶段性刚需补库后,产区豆价已背离终端售价,令经营主体观望心态增强,去库存持续大于补库意向,产区价格冲高后豆源缺乏“去处”,国储收购便成为产区行情的唯一支撑。
国储收购曾经一度迟滞,面对贸易商激昂的收豆热情,为完成轮换任务,国储以协议价与不同类型主体签约收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贸易商过高的报价导致其有价无市,国储挂牌价6300元/吨比较适中。由于市场弱势延续,贸易商的豆源只有向就近的国储库点转移。
各库点交豆车辆日益增多,令国储收购价两次回调。上周国储收购价没有新的调整,仍执行6300元/吨的入库价格,但对质量要求比较严格,部分收储库日卸粮量缩减,导致排队车辆循环较慢,最长压车时间达3~4天,贸易商日承担压车费用600元/辆,出售后贸易商实际到手的粮款仅6200元/吨左右。
上周国储收购价不下调,是因陈豆拍卖底价偏高。这种“试水”在12月9日双向竞价交易全部流拍中再次体现;12月10日重启单向竞拍,投拍产于2018年、2019年的大豆7.32万吨,此次投拍豆源除黑龙江产区占比较大外,又拓宽至吉林、河南、江苏、陕西四省。黑龙江和吉林投拍底价为6100元/吨,豫、苏、陕底价则为6400元/吨,总成交量12552吨,黑龙江和吉林共计成交9075吨,且均为底价成交;其他仅有江苏徐州成交3477吨,溢出底价30元/吨。
本周二,国储继续单向投拍6.59万吨产于2018年、2019年的陈豆。中国华粮物流集团3天内两次下调收购价,低于国储现行收购价110元/吨,参照华粮价格,国储收购价降至6200元/吨的可能性较大。
近期,大豆期货市场跌势对现货市场造成较大冲击,2201合约在与2203合约换月之际,价格未有拉升或企稳表现,使得2203主力合约跌势空前,上周五最低时跌至5840点,令供需双方感慨。这种与现货大幅背离的现象,加剧了持豆主体对未来行情的看跌意向。
至上周末,各地毛粮收购价全面下调0.03~0.05元/斤,而普通塔选商品豆市场报价也逐步下行,不同区域主流报价为6200~6240元/吨,蛋白含量40%~41%的塔选商品豆主流装车价已回落至6260~6300元/吨,蛋白含量42%以上的优质品种和塔选分离的大粒型商品豆装车报价6300~6360元/吨,均呈有价无市状态,本周价格有继续下行的迹象。
东北产区今年因价格提升较快,各类收购主体所持的豆源均大幅低于常年同期,在价格上涨过程中豆农已严重惜售,现在豆农惜售心理也有所松动,而贸易商则不愿增仓,豆源压力明显后移,国储收购是否延期成为未来产区行情走势的决定性因素。近期的天气状况和散发疫情对价格的影响减弱,建议产区持豆主体调整心态,顺其自然释放库存。
02关内豆市缺支撑 各地报价显乱象
关内各产区豆源质量差异较大,而且有不少市场主体的豆源是初期存储,其入仓价格相差较大,同一地区的豆源质量和价格也各有千秋,在流通全面迟滞后,超前领跌的便是众多存储商户;而现收商户此时虽有质量优势,但失去了价格优势,欲多挺几日价,却遇不到行情好转,只好跟随主流行情适度下调,但有价格优势的却“不依不饶”,各地报价乱象日益严重。
上周,河南许昌、周口、漯河等豆区最高装车报价6800~6840元/吨,中等价格在6700~6760元/吨,最低报价6500~6600元/吨,各类豆源外发量均不多。
安徽阜阳太和以及亳州市利辛、涡阳大豆主流装车报价6700~6760元/吨;淮北铁佛、刘桥装车价6840~6900元/吨,有价无市;宿州埇桥、灵壁、泗县等地均为6740~6760元/吨,偶有高报也难以成交。
山东“风向标”鱼台主流装车报价6760~6800元/吨,金乡、嘉祥、菏泽、汶上、德州、利津等地购销量较小,主流装车报价6740~6800元/吨,部分高报的呈有价无市局面。
江苏南部的南通、盐城、东台、大丰、兴化、泰州、淮安、宿迁等地的价格在国内豆市中可谓“独树一帜”,“大乳白”装车报价7500~7540元/吨,“腐豆”“翠扇”主流报价7400~7460元/吨,上述品种混收豆装车价7300~7400元/吨,“黑脐王”7160~7300元/吨。
这类高价豆源在外围价格大幅下行的影响下,若不尽快调整价格,豆源释放量将大幅缩减,未来的跌幅或大于预期。北部徐州市贾汪区、睢宁流通更少,价格跟随毗邻的安徽灵壁运行,主流装车价6760~6800元/吨;沛县报 价已有所松动,除少量“大乳白”有种子公司选购种源外,“杂花豆”处于有价无市状态。
湖北产区“早熟537”价格平稳,有雨前、雨后和手工、机收之分,晚熟中黄系列及其他杂豆装车价6800~6960元/吨,向下游发货有运输优势;“冀豆12”装车价7200~7300元/吨。
综合关内情况,江苏、湖北豆价下调幅度不大,但湖北现行价格、质量及运输条件,相比江苏而言均有优势,短期内价格下调空间不大。江苏豆价下调势在必行,若压力后移,跌幅会更大。鲁、豫、皖豆区的乱象短期内无法改变,其跌势不明显。建议产区间相互参考行情,切勿盲目挺价。
03终端逢低“抛冷眼” “洋豆”借机占市场
在产区弱势体现后,销区市场均不愿增仓,去库存大于补库意向,以销定购现象普遍。商户零星入市延长了南北产区的弱势局面,产区豆源释放压力越来越大。终端经营商进一步“袖手旁观”,形成了“买涨不买跌”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大豆到港量陆续增加,“洋豆”以价格优势挤占国产豆份额。
各类进口大豆的入市价格均以国产豆价格为参照,国产豆价格下调,进口豆便同幅度跟随,因进口转基因大豆到港完税价仅4450~4500元/吨,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也就5760~5860元/吨。现在需求端对国产大豆的用量呈现下降趋势,主因是高价抑制需求,进而寻求替代。上周末,美湾陈豆净粮装车价已回调至5560~5600元/吨,乌拉圭陈豆5420~5460元/吨,新季美西大豆净粮装车价5640~5700元/吨。
俄罗斯大豆在黑龙江部分港口出现闭关后,许多豆源未来会通过水运,进入山东部分口岸和天津港口,由于冬奥会对部分污染排放企业将采取关停措施,或涉及到各类加工企业,其豆源入港后分流面缩小,同样会影响国内其他大豆消耗。
进入冬季以来,各地气温比常年偏高2~3摄氏度,有利于蔬菜生长,蔬菜供应量大幅增加后价格也同步下调,居民及大的食堂可选择空间明显加大。本周起,晴雨相间的天气将大范围出现,豆制品加工量将稍有改观。但终端经营商难以集中入市,而且在补库过程中仍将加大进口豆的选择,对国产豆行情缺乏拉升效应,南北豆市的“寒潮”会跟随“时令”度过严冬。(原文刊登于2021年12月14日粮油市场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