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大豆市场滞涨转跌已逾半月,这与豆一期货长时间的下降、国储大豆收新价格下调、储备大豆和企业贸易粮大豆密集拍卖以及进口大豆“登场”密切相关,一系列利空因素齐聚,令大豆市场完成了“由强转弱”的切换。时间推进至12月下半月,大豆市场所面临的压力暂无“解锁”的希望,短期行情或将积弱难返。
拍卖紧锣密鼓 调控力度加大
近期,在成交惨淡的情况下,国储陈豆拍卖依旧紧锣密鼓地进行,从侧面反映出政策调控市场的决心,与此同时,企业贸易粮也加入到拍卖行列。12月6日至10日当周,大豆拍卖共计进行了7场,包括中储粮油脂公司4场、企业贸易粮拍卖3场(黑龙江象屿1场,庆安鹏程2场)。中储粮储备陈豆单向拍卖与购销双向拍卖交替进行,由于需要还新粮,购销双向拍卖毫无意外地零成交,而单向拍卖以低成交率成交。
12月6日,中储粮网大豆购销双向交易计划拍卖陈豆73445吨,全部流拍;12月7日,中储粮网大豆单向交易计划拍卖陈豆67887吨,拍卖底价多为6100元/吨(仅拜泉直属库为6150元/吨),最终成交18815吨,成交率27.7%,成交均价6100元/吨;12月9日,中储粮网大豆购销双向交易计划拍卖陈豆30257吨,全部流拍;12月10日,中储粮网大豆单向交易计划拍卖陈豆73186吨,东北地区标的起拍价多为6100元/吨(仅拜泉直属库为6130元/吨),漯河、徐州和渭南地区的标的起拍价为6400元/吨,最终成交12552吨,成交率17.2%,成交均价6190元/吨。
进入本周,国储大豆拍卖工作继续进行。12月14日,中储粮油脂公司储备陈豆单向拍卖65883吨,起拍价为6100元/吨,全部流拍;12月16日9∶00,中储粮油脂公司购销双向交易陈豆拍卖数量为38056吨,拍卖底价为6110元/吨、6130元/吨,新豆还粮价格为6260元/吨、6280元/吨,与12月9日的购销双向交易价格持平,预计拍卖结果流拍概率仍较大。
由此可见,上周国储拍卖4场,其中2场双向拍卖均以流拍告终,2场单向拍卖成交率也不高,而进入本周,就连单向拍卖成交率也降为零,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当然这与14日当天拍卖的2018年陈豆质量欠佳有一定关系。
产区外销滞缓 多数进入储备
此前,东北产区大豆外销受铁路运输紧张、汽运费用高昂等因素制约,但在这一情况缓解之后,外销量并未明显恢复,销区渠道商采购意愿骤降成为新的限制因素。在东北豆行情走软阶段,需求市场观望心理增强,往往采取更为谨慎的采购策略,加之国产豆与进口豆价差巨大,供应缺口由具备价格优势的进口豆补充,产区大豆外销“遇冷”也在情理之中。
近一年多,进口大豆替代国产食品豆已经常态化,南方市场进口购销活跃的地区市场占有率明显攀升,这也是除国储降价收新、拍卖节奏加快等政策打压以外,另一压制行情的重要利空因素。12月14日,天津地区42%蛋白美产加拿大品种大豆毛粮装车报价630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乌拉圭大豆净粮5400元/吨,新季美西大豆净粮5420元/吨,新季美湾大豆5460元/吨,与东北商品豆在南方市场6800~6900元/吨的销售价格相比,优势显而易见。
需求疲软促使产区持豆贸易商将库存大豆送往中储粮各地的直属库进行变现,在当前人气低迷的大豆市场中,中储粮仍然以相对较高的价格进行收购,令贸易商送粮热情高涨,多数库点前车辆排起长龙。
不过,随着各库收购进度不断推进,据悉,个别库点如敦化直属库已经暂停收购,只接收此前购销双向交易中的“还粮”。
截至12月14日,黑龙江、内蒙古产区大豆毛粮收购价多数回落至3元以下,虽然部分地区要价仍高,但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状态。结合当前产区豆市购销活跃度欠佳、多数时间购销两淡的情况,大豆行情缺乏“底气”来撼动当前的巨大压力,包括豆一期货低位震荡反弹乏力、国储陈豆持续拍卖、进口大豆陆续到港导致需求方对东北豆的采购意愿低迷等等。
目前支撑行情的唯一因素就是国储大豆收购,国储收购时间是决定未来豆市走向的关键。短期预计国产豆价继续趋弱,不过从近半个多月价格的下降幅度和速度来看,不太可能出现大幅深跌,今年大豆总产量下降对各方心态仍然存在支撑作用。(原文刊登于2021年12月16日粮油市场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