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全国农技中心成功召开《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修订线上会议。会议重点研讨并落实了29种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的修订内容及任务分工,统筹安排了建立健全品种分类标签和符合性验证指标事宜。会上,专家们展开热烈讨论,针对29种作物品种登记指南共性和个性修订内容框架达成一致意见。
品种登记指南是《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实施的具体细则,是指导申请者开展品种登记申请相关操作的规范性文件。在品种登记5年工作实践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品种试验和病害鉴定不开展、申请材料随意乱写等部分申请者不讲诚信申请品种登记的问题,本次配套品种登记办法修订,完善29种作物品种登记指南非常及时、十分必要。
品种登记指南修订秉承“放管服”的立法思想,坚持登记事前以放为主,但要严格规范品种登记相关行为,重点针对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措施,按照“简便、高效、快速”的原则,对指南做出“必要、稳慎、准确”的修改。同时,指南修订要与2021年11月发布的《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 粮食作物》(NY/T 3923)等7个行业标准紧密衔接、择重承接,并统筹考虑品种分类标签和符合性验证指标的建立与完善,注重保持品种登记制度实施的连贯性。
由于品种登记覆盖作物多、涉及申请者多、影响面广,负责专家要高度重视、周密思考、科学修订,特别是每个作物特点不同,品种登记指南修订不宜搞“一刀切”,要因作物品种因产业需求而异,在相对统一的基础上,按照宜粗则粗、宜细则细的方式,科学修订品种登记指南中的重要内容,合理体现品种特点、区域布局和产业特色。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江苏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近20家科研教学单位3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