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两大巨头之争:种业振兴大局下看“水稻品种权诉讼第一大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29  来源:南方农村报 农财网种业宝典  浏览次数:1042
 
      4月13至14日,荃银高科、隆平高科双双发布公告,中国种业两大巨头相互提起诉讼。双方因水稻品种“五山丝苗”产生纠纷,荃银高科起诉湖南隆平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索赔30100万元。隆平高科起诉荃银高科单方合同违约,索赔123.16万元。
 
      这是2022年3月1日起新《种子法》实施后第一宗种业大案,也是中国植物新品种权案件中索赔额最大的官司。作为“中国水稻品种权诉讼第一大案”,诉讼双方是稻种市场占有率居于第一、第二的头部企业。
 
      在全面推进种业振兴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国内外水稻种业的市场格局与竞争力,该案提供了一个观察的入口。
 
      相关阅读→诉讼与反诉:荃银高科与湖南隆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最新进展;协议首度公开!隆平高科诉荃银高科单方违约
 
      国内稻种市场容量200多亿元
 
      中国水稻在全球的地位如何?
 
      全世界约60%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2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栽培面积常年稳定在24亿亩左右,90%集中在亚洲,中国约占了20%。
 
      在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需消耗70万吨粮食,其中稻谷约43万吨。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4.55亿亩,仅次于印度的6.75亿亩,居世界第二。全球水稻种植面积前十的国家中,中国水稻总产和单产均居第一,年产量已连续11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
 
 
在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10个国家中,中国的水稻总产和单产均居第一(数据来源:FAO,农财君换算整理)。
 
      一粒种子,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命脉。
 
      中国水稻产业的成绩与杂交水稻的研发推广有关,袁隆平等科学家通过杂交稻育种技术使水稻产量提高了约20%。目前,我国50%以上的稻田种了杂交水稻。
 
      水稻种子的市场价值有多大?
 
      业内一般认为,若按每公斤杂交稻种子70元、常规稻12元测算,中国的水稻种业市场规模约220亿元。全球市场来看,这个数值还要翻几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早前数据显示,国际杂交水稻市场空间估计在120亿美元到160亿美元(人民币约780亿元到1040亿元)。
 
      种子企业是种业发展的市场主力。中国有农作物种企7000多家,其中水稻种企1000多家。隆平高科、荃银高科均是中国种业企业前十强,也是水稻种子市场占有率居于前列的企业。隆平高科2000年上市,如今市值209亿元;荃银高科晚了10年,如今市值100亿元。
 
      在中国300亿元的稻种市场中,以隆平高科、荃银高科领衔的上千家企业激烈角逐。
 
      杂交稻种业竞争更为激烈。杂交稻种商品化率接近达到100%,而常规稻种可以自留种,种子价格低,市场规模小。据《我国农作物种子企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杂交稻种的市值,占稻种总市值的70%以上。
 
      头部企业间的正面竞争
 
      3亿元的索赔依据是什么?
 
      作为国内两大种业巨头,隆平高科与荃银高科业务相似程度高。按2020年业绩计算,两家企业稻种营收22.58亿元,将批发价折算为终端价约39.52亿元,共同占有市场总额的18%。
 
 
2020年上市种企水稻种子销售额前5强(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前5上市企业稻种业务营收共计35.84亿元,约占市场总额的30%。其余千余家企业争夺剩余70%市场份额。稻种行业集中度远远高于玉米种业,头部企业市场呈现高度竞争状态。
 
      中国不缺水稻品种。2016年起,随着品种审定渠道放开,我国新品种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水稻品种审定数量迎来井喷。
 
      据农业农村部公告,2015年国审品种数仅53个,2018年这个数值高达1349个,加之地方审定9279个,年水稻品种审定数量突破一万大关。2021年,国审水稻新品种达677个。中国种子协会水稻分会会长孙卫华报告称,我国北方稻区,常规稻审定品种数基本稳定;南方稻区,杂交稻品种大幅增加。
 
      海量品种资源涌入,难以扩容的市场中,两家头部企业不可避免地走向正面竞争。
 
      事实上,近5年荃银高科的业绩屡创新高。年报显示,2021年其总营收达25.21亿元,同比增长57.38%,1.6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到达上市以来的顶点。
 
      而隆平高科近5年(2017~2021年)营收维持在30亿~35亿元左右。近三年,其归母净利润有明显下降,2019年甚至出现亏损。
 
 
隆平高科近5年的营收情况(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隆平高科近5年的盈利情况(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荃银高科近5年的营收情况(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荃银高科近5年的盈利情况(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尽管两家企业在杂交水稻种子营收上尚未拉开较大差距,但荃银高科不无压力。
 
      在2020年杂交水稻全国推广面积前10的品种榜单中,隆平高科占得七席,荃银高科品种则无一上榜。
 
 
 
2020年杂交水稻全国推广面积前10的品种(数据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优质品种资源是企业的制胜关键。此次两大巨头围绕“五山丝苗”之争,侧面体现了稻种市场的高度竞争态势。
 
      荃银高科诉湖南隆平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索赔30100万元,是迄今为止中国植物新品种权索赔额最大案件。
 
      索赔依据是什么?荃银高科在公告中表示,隆平高科、湖南隆平及其关联企业多年连续生产、销售“五山丝苗”相关侵权品种,经“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及隆平高科2017年至2020年度报告披露的相关侵权品种销售数据,可推算被告经营案涉品种获利至少在3亿元以上。
 
      来自广东的“五山丝苗”
 
      稻种资源究竟是不是稀缺?
 
      “五山丝苗”,是此次纠纷案的主角,也是荃银高科在水稻品种交易上做得极为关键与成功的一笔投资。
 
      2011年,荃银高科以280万元从广东省农科院取得常规稻“五山丝苗”除广东省外的独占实施许可权。
 
      当时,常规稻资源的使用许可费仍普遍处于10万元级别,可见“五山丝苗”蕴含的商业价值,以及荃银高科的决心。当时的荃银高科,营收仅2.77亿元,科研投入1311万元。
 
      十年来,由“五山丝苗”配组的新品种累计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
 
      当年押下重注的荃银高科,在“五山丝苗”催生出的巨大市场利益中并没有占有最大份额,卖得最好的“五山丝苗”配组品种,反而是当年从其手中买下“五山丝苗”配组权的隆平高科。
 
      双方都在围绕“五山丝苗”进行商业开发。
 
      隆平高科组配育成的“晶两优534”“隆两优534”在2016年通过国审,2018年便进入全国前十大杂交稻品种,一直保持到2020年。这一年,“晶两优534”“隆两优534”年推广面积分别为477万亩、262万亩。“晶两优534”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荃银高科组配育成的“荃优丝苗”在同年通过国审,至今累计推广400万亩以上,但不在全国前十大杂交稻品种之列。
 
      “五山丝苗”的后代远不止这些。从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查到,截至目前,以“五山丝苗”作恢复系配组而成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杂交稻品种至少有47个,其中,荃银高科选育了9个,隆平高科选育了15个。这就相当于同父异母的兄弟同场角逐。以同一父本配组出的品种,在市场上属“竞品”关系。
 
      事实上,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稻种资源,但在实际育种中,好材料是稀缺的,来源往往集中于一家或几家研究单位。
 
      “粤稻现象”就是一个印证,广东农科院水稻所对当今的水稻品种市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常规稻方面,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常规籼稻品种“黄华占”,连续3年获全国优良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品“美香占2号”均出自该所的周少川团队。在杂交稻方面,全国前十大杂交稻品种中,有七个使用了该所的恢复系作为父本配组而成,有两个是由 “五山丝苗”配组,该品种在2009年通过广东审定并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母本是有茉莉香105亲缘的“茉莉丝苗”,父本为“五山油占(华占)”。
 
      随着优质稻时代来临,该所多年积累的优质品种和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一个名为“丰八占”的常规稻品种最为关键,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品种于2001年组配成功,结合了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广东丝苗米等种质资源。”
 
      “丰八占”衍生出的两条具有重要影响的品种路线,第一条路线衍生出“黄华占”“黄粤丝苗(R1377)”“粤禾丝苗”为代表品种;第二条路线衍生出以“五山油占(华占)”“五山丝苗(R534)”为代表品种。这些衍生品种都具有优质常规稻、恢复系兼用型特性,它们作为优质常规稻或者作为恢复系材料组配出的杂交稻品种,具有领先优势。
 
      据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数据,在2020年广东省审的34个品种里,与“丰八占”有亲缘关系的品种有32个,占比94%。全国范围内,截至2020年,含丰八占亲源的品种共有1325个,含323个常规稻和1002个杂交稻,累计推广面积约3.5亿亩。
 
      稻种资源并不缺,我国保存有超过5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仅广东就收集、保存了水稻种质资源4万多份。但一粒好种万人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有的大量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效率还不高。
 
      种质资源交易种种
 
      现有品种开发模式,能否扛起种业振兴的大任?
 
      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20余年里,夹杂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品种权交易与竞争。
 
      种业市场开放之初,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从科研单位买品种是最直接的办法,当时已经出现了千万元级别的大单。
 
      十多年前,金色农华被业界认为“最会买品种”,买的品种不多,但出色的不少,其购买的“扬两优6号”“天优华占”等均是热销品种。“扬两优6号”是其在2002年以230万元加销售提成的形式买入的第一个品种,在2004年给企业带来了2100万元的收益。
 
      一些中小企业用小成本转让的细分市场品种,同样带来丰厚利润。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用不到20万元,从广西博白农科所购买“博Ⅲ优273”的广东总代理经销权,给企业创造1000万元以上的利润。
 
      我国部分水稻育种成果的转让事件
 
      2005
 
      我国单个水稻新品种的最高转让价——1000万元在南京产生,江苏明天种业以1000万元买断中国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新型超级稻品种“内2优6号”(曾用名“国稻6号”)的品种经营权,此前我国农作物新品种的转让价一般在几百万元。
 
      2005
 
      江苏农科院与两优培九公司签订植物新品种权和专利权授权使用协议,两优培九公司每年支付200万元费用独家拥有该品种植物新品种和专利权的使用权
 
      2008
 
      两优1128被隆平高科以1180万元拍得专属使用权,创下了杂交水稻“标王”纪录
 
      2011
 
      荃银高科以280万元获得广东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五山丝苗”在广东省外的独占实施许可权
 
      2012
 
      北京金色农华、四川西科种业和中国种子集团争夺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一个未审水稻品种——五丰优华占,出价均是千万元级别:西科种业、中国种子集团分别出1600万元、1000万元一次性买断独家经营权,金色农华愿出600万元及每销售一斤种提成的方式买断。
 
      2015
 
      广西金卡农业公司以1050万元买下广西农科院水稻所的杂交稻不育系“丰田1A”的广西区域独占开发经营权
 
      2016
 
      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以1988万元获得广东农科院水稻所的不育系“广8A” 及其部分组合在广东省外的使用权。
 
      2016
 
      广西金卡追加500万元,合计1550万元买下“丰田1A”及“桂恢553”全球独占开发经营权
 
      2016
 
      一民营种企以259.7万元的价格获得有上海农科院“花优14”的品种使用权
 
      2019
 
      上海农科院以202万元一次性转让“申优26”在上海市范围内的品种使用权
 
      2020
 
      上海农科院以“60万元底价+稻种销售提成”的价格将该品种在上海市以外的品种使用权转让给隆平高科
 
      2022
 
      湖北昌凯种业有限公司以200万元拍下湖北农科院培育的杂交稻新品种“E两优263”
 
      品种权转让主要包括独家买断、多家企业联合开发、知识产权转让费加上销售提成、用品种入股企业等形式。
 
      国内不少优质恢复系如“五山丝苗(R534)”、“黄莉占”和“黄粤丝苗”、“粤农丝苗”、“粤禾丝苗”的独占许可权,分别由荃银高科、隆平高科、金色农华、四川台沃所有,这意味着他们对这些品种拥有独占的使用权。
 
      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简称“八号文”),首次明确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机制,企业自主研发品种也大量进入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国家审定的水稻品种中,超过2/3来自于企业。尽管如此,我国7000多家种业企业,仍有80%的企业没有植物新品种权,拥有10个以上新品种权的企业仅占2.3%。
 
      时至今日,透过品种权转让交易获得的品种和材料,仍是不少企业赖以生存的最主要工具。
 
      对资源的争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资源的互换合作也存在障碍。业内人士指出,科研单位培育一个好材料并不容易,国家为此也投入了大量资源。企业获得独家授权后便拥有无限权利,部分企业更垄断了该种源,形成“种源壁垒”,这并不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
 
      新《种子法》已于2022年3月1日正式施行。最大的调整在于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明确了植物新品种权人的惠益分享途径。
 
      其中规定,“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可以将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他人实施,并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许可使用费;许可使用费可以采取固定价款、从推广收益中提成等方式收取。”这个规定是原则性的,具体需要依据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等原则,由当事各方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
 
      此次荃银高科与隆平高科的纠纷焦点正是交易协议。北京市开越律师事务所律师梁顺伟表示,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双方分歧原因在于对合同有关的条款有不同解读。
 
      当前,种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知识产权密度。据统计,2021年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过9700件,授权3218件。申请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行业释放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信号。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法院新收植物新品种权一审案件年均增长13.5%,其中2021年新收549件,同比增长88.7%。
 
      新品种选育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5~7年的时间。而一个新品种的生命周期并不长。只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的研发投入才有保障。
 
      围绕产权为核心的攻防战,或将成为下一阶段种企竞争的关键。
 
      中国稻种走向海外市场
 
      中国种如何面对全球竞争?
 
      与国内趋于稳定的市场格局相比,24亿亩的全球水稻市场具有更广阔的空间。除中国外,全球还有将近19.5亿亩的水稻种植面积。然而目前,海外杂交稻的种植面积还不足10%。
 
      亚洲是水稻种植最集中的地区,也成为国际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的主阵地。中国杂交水稻经过40多年的海外推广,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年种植面积达12000万亩(按800万公顷折算)。
 
      中国杂交水稻输出,最直接的方式是种子出口。
 
      数据显示,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年出口约4.7万吨,主要集中在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占全国种子出口量95%以上。2021年,全国水稻种子出口额达9510万美元(人民币约6.18亿元),占农作物种子出口总额28.8%。水稻种子已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出口优势种子之一。
 
      国际种业巨头也在扩张市场。跨国集团拜耳、先正达、科迪华、安地等,已进行本土化生产布局。在一些水稻主要种植国,当地的本土企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如印度的纳茨公司、菲律宾的西岭公司等。
 
      拜耳的杂交水稻在亚洲种植面积已超过1800万亩。“拜耳种子业务已经开拓东南亚及南亚市场多年,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印度市场。”拜耳作物科学亚太区政策经理叶大维在报告中称。印度水稻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平均产量不到300公斤/亩。拜耳从2008年开始借助分子育种平台开发抗白叶枯病、抗褐飞虱、抗涝的品种,并不断提高稻米品质,其开发的ARIZE系列品种,在东南亚国家受到广泛欢迎。
 
      在美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水稻总面积的一半。自第一个商业化杂交水稻组合XL6育成后,杂交水稻在美国快速发展,生产的稻米大部分用于出口。
 
      海外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依靠种子出口来占领市场变得越来越难。
 
      根据《我国农作物种子企业发展研究报告》,由于品种未能跟上国外市场需求转变,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生产用种由高产向优质急剧转变,加之对异型粒小于3‰的要求,近年,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在东南亚市场占有率从80%以上下降至50%以下。
 
      怎么应对?中国种企纷纷转向海外“本地化研发”。近十余年,隆平高科、荃银高科、湖北省种子集团、江苏明天、重庆中一、福建科荟、四川西科、四川国豪、广西万川等公司已在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安哥拉、缅甸、越南等多地建立分、子公司。
 
      在菲律宾,隆平高科已推出多个水稻品种,比当地常规种增产15%以上,目前这些品种在当地的市占率已达17%,仅次于菲律宾本土最大的种子生产商。据了解,截至2021年,隆平高科在海外已经成功审定通过36个杂交水稻品种。
 
      荃银高科大量出口杂交水稻等农作物种子,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杂交水稻市场份额居首位。年报显示,2021年,其国外市场实现总营收1.81亿元,海外业务规模居全国种企前2名。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各种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近1/3人口无法获得充足食物,人数在短短一年内增加了3.2亿,端牢饭碗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上,我国水稻种源100%自主,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同时,中国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越来越多参与到海外建设中。全球范围内,围绕稻种展开的争夺仍然持续。
 
      策划丨麦倩明 李晓芬
 
      作者丨叶凤林 张植宏 刘法钊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