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种业振兴在路上——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2年第9期)  作者:牛震 张昆  浏览次数:1015
 
 
      种子安全有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才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按照中央有关部署,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打好种业振兴战提供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一段时间以来,在种质资源保护、种业创新、种企扶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在各方种子行业主体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种业的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
 
      摸清家底  亮出底色
 
      “野生品种在口感上远远比不上经过数代改良的优质品种,但在抗逆性上表现优异,用来育种可能会有大惊喜。”北京市种子管理处品种登记管理科科长窦欣欣说。
 
      一年前,窦欣欣在北京市昌平区丈头村调研时,听村民说起当地田头有一种高粱,“跟杂草一样,除都除不尽”。同行的园艺专家一眼认出,这是纯野生的高粱。窦欣欣介绍:“耕地上种的都是杂交种,野生的非常少见。”
 
 
科研人员在小麦育种试验田给小麦杂交授粉
 
      种业振兴,首都在行动。2019年,北京市启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三年来,对海淀、门头沟、房山、顺义、大兴、延庆等11个涉农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每个区都发现了农作物新品种。房山的大米豆,长得像大米,但实际上是一种豆子;顺义前鲁村有一种水稻,据传是康熙年间的贡米;怀柔青谷子,外壳是青色的,里面是小米;延庆的八棱脆海棠,酸甜味的果实,口感脆生……目前,这些新品种,被收录进国家资源库(圃)中,同时在市农林科学院开展鉴评工作,为下一步育种提供参考。
 
      2021年,北京完成了畜禽遗传资源面上普查,普查登记了畜禽资源27个畜种242个品种,蜂资源18个品种。同年,北京培育了一批新品系,其中华都峪口禽业和中国农大等单位合作培育的“沃德188”肉鸡配套系,填补了国内快大型白羽肉鸡自主品种的空白。
 
      北京农业种质资源全面摸家底的成果,是我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成果的一个缩影。
 
      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打好种业振兴战,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当务之急是摸清资源家底。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开展过两次全国性种质资源征集活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于2015年开始,至今仍在进行。畜禽也开展过两次调查,最近一次距今已过去十多年,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2021年,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及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三个实施方案,切实抓紧抓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这次普查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摸清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家底,抢救性保护一批珍稀、濒危资源,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这次普查的主要任务是,以县为单位开展面上普查,省里对重点地区、重点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完成资源收集鉴定和入库保存,开展资源登记应用,发布全国农业种质资源状况报告。
 
      2021年,山西省农作物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3631份,完成18个县(市、区)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系统调查收集资源1807份,鉴定2137份资源上交国家库保存。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江西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集中力量审核全省各地上报数据,并在全国普查信息系统确认上传数据。目前,江西省全面完成2021年畜禽资源普查目标任务的面上调查工作。
 
      “截至目前,我国已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2021年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种质资源普查进展情况,并发布了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各十大优异种质资源。
 
      一年来,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新库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长期库战略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位居世界第一;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基本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保存能力达到35万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的管理。
 
      农业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振兴战的第一仗。如今,随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的全面启动,各地捷报频传,我国种质底色不断擦亮,种业振兴的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
 
      种业创新  立法护航
 
      2021年,白羽肉鸡领域打了场漂亮的种业振兴战。
 
      依靠黄羽肉鸡种苗销售起家的广东佛山新广农牧有限公司,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广明2号”,通过了农业农村部新品种认定。
 
      近三十年来,我国禽肉增长迅速,鸡肉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2020年,我国鸡肉总产量达到1865.6万吨,白羽鸡肉占比达52.4%。然而,吃鸡却被人“卡脖子”,中国人餐桌上的白羽肉鸡100%靠进口的种鸡繁育。
 
      “新品种成功选育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大胆创新。”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说。“广明2号”的成功,意味着把欧美企业卡在肉鸡行业的垄断“手指头”,一根一根掰开,使白羽鸡养殖的命脉真正意义上掌握在中国人手上,为行业发展谋取国际话语权,一举改写了中国肉鸡产业史。
 
 
 
我国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打破国外垄断
 
      种业要振兴,关键要创新。一年多来,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和11种特色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发布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明确未来15年生猪、奶牛、肉鸡等主要畜禽遗传改良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加快推进南繁硅谷建设,指导编制南繁硅谷规划,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
 
      2021年5月12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揭牌。“这里瞄准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攻关种子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中国农科院水稻分子设计与应用团队研究员王文生介绍,过去,南繁科研工作存在各家科研单位分散化工作,产业集群效应低等问题。如今的南繁科研育种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实现了联合攻关,成功搭建种子精准设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南繁作物表型鉴定设施平台、农业生物多维组学分析平台、南繁科技公共技术平台等,南繁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逐渐凸显。
 
      种业发展有势头,农民增收有盼头。农民种田,播下的是良种,生长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干蔬菜育种这个活儿,只要不偷懒,勤快点,就能挣钱!”河北省临西县东马鸣堂村农民张华说,村里蔬菜育种基地除了免费给建育种棚,提供种苗、农资、技术,订单回收外,每亩地还给5000块钱的补贴。3年来,他靠着四亩半地的蔬菜育种棚,不但翻新了房,买了车,手里还有了积蓄。
 
      “10克包装的甜椒种子300粒左右,每粒能卖一毛多,乡亲们都说繁育的是‘金种子’。”东马鸣堂村蔬菜育种基地负责人邹红海说。该基地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研发和推广,示范带动更多农户靠着育种项目走上了致富路。2021年,基地繁育、销售了5000公斤种子,实现利润38万余元,用繁育出的“黄金种”托起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梦。
 
      为了营造种业市场良好环境,严厉打击套牌侵权违法行为,农业农村部通过推进种子法修改,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与最高人民法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相衔接;联合最高法出台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案件最新司法解释,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顶格处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为。
 
      2021年,农业农村部开展登记品种清理,依法依规撤销了269个向日葵登记品种和233个水稻、玉米、大豆、棉花审定品种。同年4月,启动为期3年的“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7月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全面净化种业市场。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着力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重拳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助力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激发育种原始创新活力、调动企业创新投入积极性,推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认为,“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生物育种是打赢种业振兴战的关键。为此,应尽快启动实施农业生物育种创新行动,重点解决好生物种业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源头创新,支撑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
 
      主体携手  做优市场
 
      “让种业人欣喜的是,种业发展的春天来了。”荃银高科副董事长、总经理张琴说,对于荃银来说,打好种业振兴战的顶层设计、系统部署、具体举措已经做好。“接下来就是要紧抓政策红利,顺势而为,争取早日成为世界级种业公司。”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首批获农业农村部颁证的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鼓励优质种企积极开展自主研发、促进行业整合的政策引领下,荃银高科加快实现资源整合,迅速成长为拥有自主及合作选育新品种近百个、营业收入超20亿元的种业龙头。
 
      “强优势、补短板、破难题。”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按照这一企业阵型,从全国7000多家企业中筛选出70家重点支持,打造一批优势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协同发展的种业振兴企业集群。2021年,农业农村部主持召开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扎实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
 
      2022年3月2日,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通过组建种业集团,四川将推动技术、人才、资本向企业聚集和资源整合,促进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改变种业企业小而全、多而散的现状。四川省农科院院长牟锦毅说:“大型种业企业可以作为引领和龙头,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助力四川从种业大省迈向种业强省。”
 
      打好种业振兴战,企业是重要一环。截至目前,以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登海种业、万向德农等为代表的中国种企,已经实现持续盈利并成功上市,他们培育生产的种子不仅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也正在销往全世界,他们将代表中国种业与世界一流的种子企业竞争。扛起种业振兴的大旗,中国种企冲锋在前,种业基地等“国家队”更是全力以赴。
 
      四月初夏,海南省东方市南繁水稻制种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片片水稻长势喜人,一派绿色中的几处紫色水稻显得十分特别,这里是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的水稻制种基地。这是在原来品种基础上研发的紫叶稻,通过与玉针香杂交改良后得来的。目前已是杂交改良的第五代,下半年再种上一茬就基本稳定,可以申请新品种保护了。
 
      如今,东方市的制种事业正蓬勃发展,这里的种子品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东方市统筹农业资金扶持制种产业发展壮大,先后扶持建设两个种子烘干中心,一个省级南繁制种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两家省级龙头南繁制种企业,优先建设8万亩适宜杂交水稻制种的高标准农田,将南繁制种耕地质量提升列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六大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并整合社会化服务、秸秆回收、农机补贴、农产品加工、农综开发等涉农资金优先扶持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
 
 
三亚南繁育种基地,专家对玉米进行采粉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结果》,东方市被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
 
      制种大县的崛起,源于政策的强力支持。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力,实施并逐步推进“1+M+N”模式,推动制种基地健康发展。即一个作物品种对应选择M家龙头企业与N个基地县对接。制种大县结合基地建设和发展实际,遴选行业排名靠前,有影响力、有科研能力、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实现奖励大县与龙头企业共建基地、共育企业、共促产业的目标。
 
      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了制种大县奖励规模和标准,奖励资金由10亿元扩大至20亿元,着力支持制种大县与龙头企业共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以52个制种大县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保障了全国70%以上作物用种需求,其中玉米和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年均产量分别占全国年用种量的85%和75%以上。
 
      “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按照这一总体部署,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一环接着一环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中国种业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振兴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2年第9期)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