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洛阳夏粮丰收的“密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16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韩太国 陈显萍  浏览次数:885
 
  “真是太惊喜了!去年麦子晚播一个月,真没想到,亩产还破了千斤。”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雷河村的种植大专业户雷贯强黝黑的面孔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兴奋地说。

  6月7日,洛阳市组织农技人员在雷贯强承包的500亩麦地,按照“一米双行法测产” 进行田间测产,该块地亩穗数38.6万,穗粒数42.2个,以常年千粒重42克计算,预测亩产581.5公斤。测产当天,雷贯强把机收的14亩麦子,拉到粮站称重1.8万斤,平均亩产达1286斤。

  洛阳,经历了去年“7.20”特大暴雨肆虐侵袭,从麦子播种时麦田一片汪洋,到现在麦浪滚滚满地金黄,洛阳市像雷贯强这样的地块是如何做到成功逆袭,丰收背后的密码到底是啥?

  密码一:四补一促打基础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常年,洛阳市小麦播期在10月10日至20日。去年,小麦播种关键时节,农田水淹排水面积高达30万亩,有近2万亩农田无法排涝处于积水状态,全市大部份土壤出现水分过饱和无法播种。

  “晚播成定局。为此,我们召集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气象局、市(县区)农技部门专家,2次召开小麦晚播技术研讨会,出台全市小麦晚播技术指导意见,针对洛阳特点提出‘四补一促’措施,即选用半冬性、弱春性品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增加播量,以密补晚;增加底肥,以肥补晚,加强田间管理、一促到底。”洛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仝宇鹏介绍说。

  为让小麦晚播技术做到众人皆知,洛阳市还制作了2期电视节目,在全市电视台滚动播出。到11月20日,全市麦播基本结束,比往年推迟一个月左右。

  孟津区从麦播到麦收,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农民落实关键技术,举办电视讲座6期,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张贴宣传挂图1000多张,举办田间技术培训班120余场。

  全市上下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戮力同心种足种好小麦。

  屋漏偏逢连阴雨。小麦播种后,全市冬前苗情调查,一类苗占麦田面积的9.49%,二类苗51.4%,三类苗38.9%,有43.1万亩为单根独苗,冬前苗情很不好。除此之外,全市还有0.6万亩未出苗,处于“土里捂”状态。

  对坷垃多失墒快、难以出苗的“土里捂”麦田,农技专家要求群众播后即浇“蒙头水”,增加口墒,助麦出苗;对底肥不足的旱地麦田,要求趁墒追肥;元月初洛阳首场降雪后,技术人员又深入田间,指导群众划锄保墒提温。实践证明,这些技术措施符合生产实际,为后来苗情快速好转,奠定了坚实基础。

  密码二:科技壮苗助生长

  1月14日,农业农村部启动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洛阳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响应,动员全市农技人员全部投身到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的技术推广工作中。“科技壮苗”行动小麦专家周应军说,“全市麦田,我几乎跑遍了”。

  “全市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技部门成立4个‘科技壮苗’小分队,分包全市17个县区开展巡回技术指导,用实际行动把‘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落实到位,不获全胜,誓不收兵!”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军学介绍说,“科技壮苗”小分队队长分别由洛阳市农技中心、市农林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4位县处级干部担任,分包县区,定期下乡,定期指导。

  据统计,全市开展“科技壮苗”共发布苗情信息54期、参加“科技壮苗”行动技术人员达1800人、指导农户57800户、制定技术指导意见76份、麦田管理宣传彩页4万份、举办技术培训班693期、培训14225人、媒体报道100余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2月中旬,全市小麦返青期苗情调查,一类苗面积占麦田面积的21.74%,三类苗占25.06%。3月中旬,小麦拔节期苗情调查,一类苗再次出现增加,三类苗再次减少,苗情由“弱”转“壮”,已达到历史次好年份。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指导组对洛阳市“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给予充分肯定。

  密码三:丰收关键有良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洛阳“十年九旱”的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适宜的种子是关键。

  “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我们农业人的职责。洛阳市今年夏粮生产形势喜人、丰收在望,种子立下汗马功。”洛阳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红艺说。

  “平均亩产659.52公斤!国审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22’刷新全国旱地小麦千亩示范方高产纪录!”6月12日,记者从洛阳农林科学院获悉,此次“洛旱22”实打验收的平均产量,超过了由“洛旱6号”在2015年创造并保持至今的平均亩产653.9公斤的全国旱地小麦高产纪录。“洛旱22”是洛阳农林科学院近年来培育的旱地小麦当家品种,不论是在旱肥地还是扩灌区,表现良好,在洛阳丘陵旱地推广面积很大,是河南省近两年来推广面积最大的旱地品种。

  “高标准良田小麦高产不稀奇,让靠天收的丘陵山坡地也能高产,是我们的梦想。”洛阳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红艺坦言,育好一粒种需要十年磨一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洛阳农林科学院便针对洛阳旱地面积大特点,锚定旱地小麦育种主攻方向,致力攻克旱地小麦研发“卡脖子”问题,专致于抗旱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经过40年的付出,先后培育出洛旱、洛麦系列品种37个,其中国审品种18个,省审品种19。近期新品种洛旱28、洛麦37、洛麦41分别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审定,越来越多的洛字号小麦新品种正走出实验地,走向大田,准备大显身手。

  洛阳农林科学院致力于打造抗旱小麦研究科技创新高地,坚持新品种培育,推出一系列适合旱地栽培的小麦新品种,为全市夏粮增产增收贡献硬核力量。

  密码四:虫口夺粮保颗粒归仓

  今年,洛阳市小麦生产可谓是一波三折,历经了“种不下”“长不好”到后来生长形势喜人等“过山车”式的大悲大喜后,又经历一场虫口夺粮的“恶战”。

  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粘虫等小麦病虫害时刻威胁着刚刚走出“阴霾”的小麦生产。

  4月份以来,洛阳加大对2841万元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监督力度,实施公开招投标后,实行调度日报制,随时掌握各地行动情况和资金支付情况,稳步推进统防统治工作开展。

  防治不防治,效果截然不一样。“嵩县闫庄镇有一块5亩麦地,去年11月中旬播种。由于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防治病虫害,致使叶锈病、白粉病、蚜虫发生严重。到麦收时,我们测产亩均300多斤。同样地块采取统一防治的,少则一亩700到800斤,多的1000多斤。”嵩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

  “现在国家政策真是好,农民种粮有补贴,连地里的病虫害还免费用飞机防治。4月上旬,我发现地里有病虫危害麦苗,就想去乡里买点药来防治,没想到县里统一组织,免费防治,把买农药的钱也省了。”洛宁县小界乡贾窑村种植大户张学峰满眼傲娇地说。

  据介绍,今年洛宁县划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55.49万元,主要用于小麦促弱转壮、防灾稳产和病虫害防治;县里又整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303万元,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对全县16万亩小麦实行3次统一飞防作业。

  和洛宁县的农民一样,雷贯强同样也享受到了来自政府埋单“飞防”带来的福利。

  今年小麦生长期间,洛阳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相继召开54次防控工作会议、18次防控现场会,对小麦重大病虫害实行科学防控,确保不因病虫危害而给小麦生产造成损失。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洛阳小麦丰收背后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层层压实;农技人员精心呵护,彰显科技力量;农业人默默的奉献,农民兄弟不辞辛苦,在各个环节严防死守,重拾信心,才交出了丰收的答卷!”洛阳市副市长韩治群说。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