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高产稳产 广适高效 郑麦1860:“麦”向丰收 “面”向未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18  来源:河南经济报  浏览次数:944
 

  机声隆隆,麦香阵阵,截至6月13日17时,河南省8500多万亩小麦机收基本结束。从中原大地到黄淮麦区,“郑麦1860”广适高产的捷报不断传来。

  从南阳到商丘,从周口到安阳,“郑麦1860”在河南省各地小麦种植区表现抢眼,不少地块小麦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也有些地区连续刷新小麦高产纪录。

  从整个黄淮麦区来看,“郑麦1860”分别在江苏省、陕西省创造了今年和历史最高产量纪录,更多高产的消息正不断传来……

  高产性突出,河南省多地破纪录

  6月3日,“郑麦1860”实打测产验收第一枪在南阳市打响。

  当天上午,河南省科技厅委托南阳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成立机收实打测产专家组,对河南省农科院、南阳市农科院和南阳市种子管理站等单位联合设在南阳市方城县赵河镇中封村的小麦品种“郑麦1860”绿色高效高产创建百亩示范方进行实打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实收3.68亩,籽粒净鲜重6204斤,按标准籽粒含水量13%,亩产1713斤。这一产量创造了南阳市小麦产量最高纪录,标志着南阳市高产攻关田首次突破亩产1600斤大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赵河镇中封村,“郑麦1860”去年亩产1577.4斤,打破了保持10年的高产纪录——2011年“郑麦7698”在此创下亩产1470.6斤的纪录。去年验收时,该示范方负责人赵振江曾说:“明年争取亩产超过1600斤。”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的产量比他希望的还高百十斤。

  此后两天,“郑麦1860”又先后打破商丘市和民权县小麦高产纪录。6月4日,河南省科技厅委托商丘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成立机收实打测产专家组,对河南省农科院和商丘市种子站联合设在商丘市虞城县站集镇永犇种植合作社的小麦品种“郑麦1860”绿色高效高产创建千亩示范方进行实打测产验收,实收面积3.2亩,籽粒净鲜重73272斤,按国家籽粒入库含水量13%计算,实际亩产1737斤。这一单产水平既创造了商丘市小麦高产纪录,也是截至目前“郑麦1860”创造的最高单产纪录。而此前的商丘市小麦高产纪录是去年“郑麦1860”亩产1661斤。

  6月5日,受河南省科技厅委托,商丘市科技局邀请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灌溉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对民权县庄子镇张楼村为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郑麦1860”超高产栽培百亩示范方进行现场机收实打测产验收,测产面积3.53亩,平均亩产1680.2斤,民权县小麦产量再创新高。据悉,“郑麦1860”已成为商丘市高产优质绿色高效小麦主推品种。

  广适性极强,黄淮麦区普遍高产

  6月9日,陕西省科技厅组织7名省内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对华阴市华阴农场种植的“郑麦1860”优质小麦品种400亩示范田进行实打测产验收。“郑麦1860”优质小麦品种的试种和课题研发由陕西农垦大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承担。专家组依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对其种植的“郑麦1860”高产示范田随机选点进行了实打测产验收,现场实收小麦面积15.61亩,扣除杂质和水分后平均亩产1697.84斤,创造了陕西小麦高产新纪录。测产实收15.61亩,超过农业农村部高产示范方测产面积规定的5倍,这么大的种植面积获得这样高的产量,在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东介绍,华阴农场取得这样的丰收成果,一方面是选用了产量潜力非常高的品种,另一方面得益于农场在栽培管理上采用了滴灌水肥精准调控技术,堪称良种良法相配套的典范。

  6月8日,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邀请有关专家,对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种植的“郑麦1860”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打测产验收。专家组对指定的3.45亩测产田块进行机收,平均亩产1626.2斤,创造了江苏省今年小麦高产纪录。

  更为可喜的是,除了有关单位组织的高产验收,普通农户种植的“郑麦1860”也普遍高产。据记者调查了解,在2021年秋播时,虽然受连续降雨等异常天气影响,播期较晚,但由于品种抗逆性强、田间管理到位等,今年黄淮麦区种植的“郑麦1860”普遍高产,大田亩产一般在1300~1400斤,也有不少亩产在1500斤以上的地块。

  “增产的关键是种子和技术。”见证了南阳市小麦单产再创新纪录的中封村种田“老把式”赵洪福说,“最近3年,我们村和周边村基本都是种这个品种。这个品种适应性强,产量喜人,真是越干越有劲儿。”

  高产、绿色、高效不是梦

  “郑麦1860”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许为钢领衔育成的中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最突出的特征不仅是高产稳产,而且实现了高产、节肥、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的结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优质面条品种、中国农业农村2021年十大产品,如今已是黄淮南部麦区的主导品种。

  “郑麦1860”最显著的特征是“一突出三高效”。“一突出”指高产性突出,亩产水平可达1600斤以上。“三高效”指优质高效、生产高效、加工高效。优质高效:适合中国大宗食品面条、饺子、馒头等加工需求。生产高效:氮磷利用效率分别为1.346和1.197,达到农业农村部绿色小麦标准,在同等条件下减肥20%,产量与正常施肥持平,综合抗病性强。加工高效:平均千粒重50克以上,种子加工成品率较一般品种高3%~5%,平均容重大于820克/升,出粉率较一般品种高3%~5%。因此,有人说“郑麦1860”不仅是一个“麦”向丰收的品种,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品种。

  “三夏”农忙时节,烈日炎炎,许为钢院士及其团队一直奔波在黄淮麦区一线。6月4日,许为钢院士从江苏徐州的麦田匆匆赶到商丘市虞城县,联系好收割机,就下地收麦了。收麦的地点在虞城县站集镇林阁村,这里种植着他培育的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共1800多亩。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以“郑麦1860”为代表的科研成果推动了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的顺利实施,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展现了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担当和情怀。(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齐学礼 郭瑞)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