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第二届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香山召开。国家林草局,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中国林科院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以及九三学社等单位有关代表,与南志标、尹伟伦、曹晓风等院士专家一起,围绕“乡土草种与草原生态修复”主题,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政产学研大交流、大讨论。
会议在国家林草局、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林科院主办,中国林学会、中国草学会协办,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和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承办。
会议指出,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要充分认识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是草原大国,草原面积近40亿亩,草种业健康发展是改善我国生态的基础保障,是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会议强调,草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草原工作“重”在保护,“要”在修复,“核心”是质量,基础是草种,要把草种的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草种业种源自主可控、产业自立自强。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提高草种业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草种业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抓准抓实“卡脖子”问题,加大种源创新研究力度,发展精准育种技术,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实现“中国草主要用中国种”,为种业振兴筑牢基础。二要着眼全球,深刻理解草种业发展模式,准确把握草种业未来发展趋势。面对草种业发展的蓬勃趋势与复杂环境,全面了解全球草种业,包括作物种业发展概况,深入分析全球作物种业竞争格局,对制定我国种业发展战略、推进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突破,前瞻性规划种业的产业布局具有积极意义。三要立足科技资源优势,加强多学科融合,占领草种业产业链上游制高点。草种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微生物学和数据科学等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同时还与金融服务、高端农机装备、互联网营销、数字化农资农技服务以及相关配套的种业服务业紧密关联,要通过不同学科专家的知识互补、专业融合和思想碰撞,充分挖掘科技与产业资源优势,完善和优化草种业产业链,搭建草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交流平台,占领草种业产业链上游制高点。四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提高种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要利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构建中国特色草种业创新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快速提升我国草种业的整体竞争力。
基于目前我国种业的人才、资源、技术仍聚集在科研机构,种企技术研发力量依然薄弱等国情,与会代表与专家建议,要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的齐抓共管和协同推进作用,借鉴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运行机制和主体利益分配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种业体系,选择科研实力强、研究基础好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与种子龙头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针对草种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共同培育高性能品种并实现市场化。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兰州大学教授贺金生分别作题为《从植物表观遗传到草设计育种》《草地生态系统的近自然恢复与草种优化组配》主旨报告,中科院植物所景海春研究员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作题为《草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主旨报告,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草种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3个专题开展学术交流。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中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代表,共120余人参会,在线观看直播8.9万人次。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