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产业化
在政策层面是否已准备好?
相关管理政策法规是否已经就绪?
生物育种产业化
将如何提升种业产值和集中度?
将给中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
01
生物育种产业化在政策层面无障碍
国家十四五规划(2020年10月)、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年12月)、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2月):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中央政治局33次集中学习时: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3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委员并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强调: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02
生物育种产业化管理政策法规就绪
2022年在云南和内蒙扩大试点示范种植面积,2022年西北正季制种试点。
03
生物育种产业化将提升种业产值和集中度
生物育种产业化预计可在五年内实现80%以上的覆盖面积。
按照每亩收费20-25元计算,预计生物育种产业化将带来种业市值增长120亿-150亿元,其中性状公司和种子公司(包括经销商、零售商)各获得48亿-60亿元和72亿-90亿元的增值空间。
预计国内玉米种子企业(1800家)将在三年内迅速下降,维持在600家左右。
拥有自主研发品种基础和转基因性状转育充足准备的龙头企业将迅速抢占市场,性状公司、领先企业将趁机开展与种子公司、科创团队的兼并重组,成为“性状+种子”的种业龙头。
04
生物育种产业化将给中国农业和种业带来巨大价值
•玉米单产提高10%-15%,玉米品质提升,玉米产业直接收益每年将增加50亿-800亿人民币。
•玉米总供给不变情况下,节约耕地近6000万亩——可以用于生产大豆和与玉米轮作,提高两种农作物单产和总产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大豆进口。
•大豆单产增产10%左右,同时能够促进种子企业在大豆育种创新方面投入的积极性。
•能够促进产业有秩序发展,市场推广有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为种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法治环境。
05
生物育种的新内涵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在这个语境下,“生物育种”就是包括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新的育种技术在内的生物技术育种。
中国的生物育种=生物工程育种=生物技术育种。
生物育种更符合国际惯例,我们一直使用“转基因”,把基因编辑等新技术都定义在“转基因”名下,造成“转”“编辑”等字义的扭曲,引起了许多人的疑惑和误解。
•什么是转基因,主要在哪些方面应用?
转基因,就是科学家利用工程技术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多个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内,从而让后一种生物获得新的性状。比如,将微生物体内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水稻或玉米,培育成对棉铃虫、卷叶螟及玉米螟等昆虫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棉花、水稻或玉米。——吴孔明院士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能带来哪些益处?
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人工成本,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少灾害损失,在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推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以来,全球29个国家或地区批准种植,42个国家或地区批准进口,种类从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拓展到马铃薯、苹果、苜蓿等32种植物,累计种植400多亿亩。在已批准商业种植的主要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比例已接近饱和。全球范围内主要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比例,棉花79%,大豆74%,玉米31%,油菜27%。——万建民院士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
转基因技术作为全球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育种技术,成为我们必须抢占的科技制高点。
现今的世界局势不断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发展应用生物育种技术变得更加急迫。
来源丨农财君整理,感谢业内人士宝贵意见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