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个好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你,那你是幸运的,可以不经历坎坷就顺利成长,不用一个人用探索的脚步把本来很顺畅的路走成了多道弯,在多次失败中成长,付出了辛苦收获了失败,浪费了几多时日,在此仅是从个人的认识角度上来说玉米育种,也仅供初学者参考!
任何上一级的质量决定下一级的价值
玉米育种是一代接承一代地选择,上一级材料的质量决定下一级的价值,而在资源创制的链条上,最关键的就是核心种质的构成,就是最初的设计,这个就是重中之重,你要是在这上面开玩笑,那可以说你的玩笑真的开大了,就象刘翔,身体素质很好,但起步就摔倒,没跑就肌腱断裂也只能遗憾退场,但刘翔可以卷土重来,你可要浪费 5-7 年白玩,要是让老板知道你这个工作态度,那可能还会卷铺盖走人,最主要的是一切可以重来,属你的时光一去难返,人生有几个 5-7 年可以浪费,所以这个地方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
如果你是一个高手,那可以通过你的高水平较轻松地完成设计,如果你没有太多的把握,那就脚踏实地认真来做测配,就比如你想改先玉 335,但又不知道用什么如何去改,那就是用你手中所有的资源与 335 的亲本来测配,不要怕麻烦,一方面可以选出优势的改良组合,一方面就当分群了,将来也得走 AB 群之路,如果先锋种质能代表着世界上较先进的水平,你与他们接轨也是不错的事,这样测配后,你一定就会得到有一个与母本配合最好,一个与父本配合力好,那么就相应地改就行了,并且这样的测配后你入选改良的材料组合也不会太多,且记,不要盲目地大量选用改良组合,因为这不是一年的事,这个想法要持续很多年,组合采用的过多,后代分离过小,就是浪费。
有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些组合费了好大的劲也没选出东西,有些组合很轻松地就成功了,核心种质构成一方面是价值,一方面就是选择成功的效率,是重中之重。
反对资源创制后代自交到底的做法(仅个人观点)
基础组合设计完成,很多人会就是自交自交一直自交到底,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原因在 F2 代一定会有人们形容的所谓的疯狂分离,就我个人的水平不好把握哪个是最好的分离,尽管那其中有可选择分离很多,理论上是 2^20 的分离量,高矮胖瘦都有,要哪个与不要哪个很晕,有人说有育种目标为标准,那个目标也真的不好确定啊,也可能是我水平低的原因吧,另外采用自交的方法,后代多数稳定性较差,当初的材料较好,随着选择多后代就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所以多年以来就采用回交一次的方法,如果我们要改一个组合最好还是要保持原有组合的模式,改动太多也不见得就一定能成功,前天与一个山东的朋友交流,他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改进一点点就好,这个理论我觉得很有道理,现在玉米育种每年都按区域试验标准增产 8% 的话,现在的品种就得亩产 3000 斤了,但实际上没有,也只是改进了一点点。
那回交一次能否满足需要呢?我认为完全可行,有人说回交一次得到就是 75% 的资源,这个只能说是经典的形容吧,F1 组合假设是 AB 配子的分离一定是有 A-B 的变化,也可能分离出全是 A 或全是 B,但中间的 AB 较多,所以后代中如果有用B回交的话,一定会出现 AB、ABB、BB,这是的二个 B 实际上是一个,只是说明含量,这样在坚持主体为 B 的情况下,可适当地选择出一些有变化,又不失与原组合有优势的资源,后代很容易掌握,如果能选出 75% 为原种质,25% 的变异度,审定上能通过也是完全可能的。
做少就是做大
前一段时间与一个朋友交流也很有感触,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些大公司的科研就好比大规模的战争,大投入,大手笔;一些小单位的科研就好比偷袭,可能在一个点上有突破,事实上也真是这样,象我们这样的小门小户,一年投入十多万,几十亩地,几个人搞科研,就别心怀宇宙了,平淡低调地从事一些可行的实际的事,所以说从我个人的角度就不主张做太多的改良组合,还是以前的那个比例子,做一万个组合,每个组合分离一株,很可能会失败,如果做一个组合分离一万株可能会成功,就单纯从一个组合改良来讲,你如果能后代分离量为 1 万株,你可能是你相同地区的最大量,如果 3 万株可能是省内最大量,5 万株可能是国内最大量,10 万株就可能是全世界最大量的分离,每个人到达一定的水平后不会有天地的差距,而造成这个差距的重要一个环节就是后代分量出好材料的量,现在结婚时儿媳妇管婆改口叫妈时都会有改口钱(这时不主张这种做法,只是有来借喻一下),有的是1001 元,意味着千里挑一,有的是 10001 元说是万里挑一。
我想玉米育种上后代分离出好材料的量应当是万株>千株>百株,所以很多人很困惑同样一个组合为什么人家出东西,你却辛苦一大顿一无所获,这个方面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你的量不够支持好个好材料的产生,育种在这个阶段不是看眼力,看水平,而是看谁有能力把最好的那一粒安全地种到田间,让你有看到它的可能,就好比全天下的人都是伯乐,而千里马就是在母马的肚子里不出生,相信累死伯乐也白扯,而成就天下最好的那粒种子出现在一直在你的种子袋里,也是个零。所以后代在改良组合较少的情况下,最差的组合也要保证 2000 株以上的分离量,较好的要在 5000 上,极好的在万株上,还是根据自身条件而定这个是个人的观点,仅是经验。
一选定乾坤
不管你是自交还是回交,只是在那代重点选择的问题,自交是在 F2,回交则是回交后的分离,没法用一个词来说,但大家知道,也相当与 F2 的代数,那么第一次选择就是你这个改良组合之中最最重要的环节,所有的事在你设计完改良组合后这个就是重要的不得了的地方了,成不成就在此,有些人说还有后来的选择,那都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不能在这个环节把握最好的一株,那就等着失败吧,先天不足注定后天难补,一个没能集很多优良基因的材料将来也不可能通过选择而成大事,这里不是幼儿园,一定能把花朵培养成栋梁。这里就涉及到大家的育种水平,包括很多以前说过的经验,负相关优良性状相连锁等等就不一一而说了,大家一定会有不少的方法,而在此强调的一点极为重要,就是分离后代的重要程度的标志,一般的情况下这些工作都要交给授粉的工作去完成,而工人则是每天心不在蔫地在地里东张西望地走来走去,但每一个区的前三株基本上都是跑粉,工人一定会不以为然,还有那么多株呢,怕什么?其不知,这三株才是最要命的好,你想同样条件下,它能先达到抽丝开花,说明太多的优势,育种不就是要创造负相关的优良性状相连锁吗,就是要选又早又高产的资源吗?而那些由于晚才高产的材料根本就没有什么用,所以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地方,我个人经验抽丝前 10% 材料的重要性占全部材料的 90% 上,以后的材料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仅为个人观点)。所以解决的办法是在这一代一定要本人到田间去亲自套小袋,如果不能亲自执行,那就安排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来完成,教会他(她)看雄穗的发育来判断下面雌雄的发育状况,一般下雄穗刚要抽出下面雌穗就可以套小袋了,这个没有什么技巧,只要是细心就好。
玉米育种如果用 100 天完成一年事,用 60 天完成核心种质构成或是改良设计,用 30 天来完成第一次选择,其余的 10 天留给以下几代的选择及测配。
哈,每次总是喋喋不休地说着玉米的事,不知道大家烦不烦,反正一个人叙述着个人的想法,适合就多看看,因为我说的路不一定正确到让你完全相信,还是那句话,甄别地看,但愿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直直地走得很远,直到成功。
编辑@新锐恒丰研究院
作者@姜立雁
联系: novoseed@163.com
图片授权基于:CCO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