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邯郸市成安县沃欣棉花种植合作社的2000多亩棉田里,朵朵棉花洁白耀眼,农民们正在忙着摘棉花。望着丰收的棉花,合作社负责人王振堂喜上眉梢。“真没想到,西兰花—棉花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效果这么好,不仅预防了棉花黄萎病,解决了我们植棉最大的心病,每亩还能多收3000多块钱,真心感谢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枯黄萎病防控团队的专家们。”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第一大病害”,传播途径广,棉籽、病株残体、土壤、肥水、农具等多种媒介都可传播,轻者叶片失绿变黄,蕾铃脱落严重减产,重者整株成片死亡,绝产绝收。在生产中,常规的轮作倒茬、化学药剂等技术防治效果都不明显。
为确保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枯黄萎病防控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马平带领团队开展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高效防治技术研究。他们跳出仅仅关注棉花单一产业和病害防控的传统思维,借鉴国外利用十字花科类作物,如西兰花、油菜、芥菜等植物残体,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经验,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田间调查,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控新技术模式——西兰花—棉花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利用西兰花与棉花轮作来攻克棉花黄萎病。
马平介绍,这种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的数量,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使土壤朝着健康型方向发展,达到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增加棉花产量的效果。
通过在成安、曲周等植棉大县试验示范,西兰花—棉花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优势不断彰显。据统计,此模式在不同抗性棉花品种上对黄萎病的防效为45.5%至98.9%,与没种植西兰花的夏播棉相比,每亩可增产18.4%至31.4%。从经济效益来看,西兰花—棉花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每亩总收入可达5900多元,与单独种植夏播棉相比,效益大幅提高。
相关专家认为,该模式具有高产出、可重复、可持续等优势,可保障棉花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提高棉花产业综合效益,达到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促进棉田主产区生产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目的,可以在适宜棉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