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张延秋:​对种子企业抓机遇谋发展的三点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28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浏览次数:1545
 

      “最终目标,是要着眼各类作物全覆盖,构建粮、经、特色作物的大、中、小种子企业融合发展的现代种业发展格局。”

      “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包括企业自有的和外聘的人才,要倍加珍惜。”

      “中小企业要主动参与项目,主动科企合作加入创新体系,传统技术必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这是种子企业创新发展的不二选择。”

      种业振兴一年多来,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全面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取得良好开局,地方也纷纷出台政策响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种子企业的发展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在邢台国际十字花科蔬菜产业大会上的报告,梳理了近一年来种业的发展情况,也对种子企业抓机遇谋发展提出来了三点建议。

      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取得良好开局

      张延秋表示,一年多来,农业农村部和各地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从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入手,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和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上迈出坚实步伐,种业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

      1、推进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农作物、畜禽、水产资源分别达到11万份、6万份和5万份,在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科院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农作物、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

      2021年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通报资源普查进展情况。

      2、推进了育种创新攻关

      审定通过了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饲料转化率、存活率等性能指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肉鸡产业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种源支撑。

      制定实施了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研究启动了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序推进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试点,并取得积极成效。

      3、扶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按照创新能力、资产实力、市场规模、发展潜力等情况,遴选了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已于今年8月公开发布,集中力量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持续推动金融、科研、基地与企业“三对接”, 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4、推进了种业基地提升

      落实稳粮扩油要求,优化调整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总数达到216个,供种保障率由70%提高到75%,基本做到粮棉油糖、果菜茶药全覆盖。推动设立畜禽核心育种场中央转移支付专项,健全国家和省级种子储备应急保障体系,为农业稳产保供提供了可靠的种源支撑。

      5、推进了市场净化

      推动修改种子法,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推动出台打击假目伪劣套牌侵权和加强涉种刑事审判两个指导意见,启动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提高玉米、水稻国家审定标准,有效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

      种业振兴行动进展良好,也得益于有关部门的实际行动和广泛参与。

      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出台“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0亿元;财政部扩大制种大县奖励规模,每年安排20亿元支持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结合共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计划5年内安排100亿资金支持种业振兴。

      此外,行业社会组织、种业科研单位也主动入位,纷纷行动,加入助推种业振兴行列。

      中国农科院推进“举院抓种子”机制,成立了种子科技创新工作专班及种子科技管理机构,加强跨学科、跨所、跨团队科技力量协调和平台。人才经费等资源统筹,围绕保障“强种”科技行动和生物育种赶超,组织重大任务攻关。

      中国种子协会和中国农科院共同启动了科技助企活动,征集企业在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中遇到的难题和需求,组织会员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优势研发团队对接,由专家团队助力协同攻关。

      地方纷纷出台种业振兴政策及措施

      种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落实,各地具体行动方案密集出台,张延秋介绍,各地在加大财政收入、发挥基金引导、加强信贷服务、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人才培养、打造龙头企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1、加大财政投入

      山西省:将现代种业发展纳入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保障范围,2022年安排2亿元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安排1亿元补助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

      吉林省:发行政府专项债,8亿元用于创建现代种业产业园。

      江苏省:统筹现有渠道资金,整合使用土地出让收入中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将现代种业提升列为重点支持方向,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

      河南省:从每年省科技创新资金中列出不少于20亿元用于种业研发,将种业创新作为省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支持内容。

      四川省:安排财政资金18亿元开展种业育种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

      2、发挥基金引导

      内蒙古自治区:用好乡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种业龙头企业开展品种研发、基地建设和品种推广。

      吉林省:发挥种业基金作用,通过税费减免、强种贷等政策措施,吸引金融资本参与,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江西省:设立总规模3亿元的兴赣种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种业项目建设。

      四川省:通过川渝两地三级国有企业合作,共建总规模1.5亿元的天府种业基金,助推西南地区种业企业集群发展。

      3、加强信贷服务

      广西自治区:优先将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纳入“三农贷”名单,享受“桂惠贷”最高贴息。

      海南省:省农业农村厅与农发行海南分行合作,做好南繁种业领域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5月末累计支持各类南繁种业类项目17个,累计审批贷款88.15亿元,累计投放33.04亿元,在支持南繁核心区基地建设上占有半壁江山。

      重庆市:市农业农村委联农行重庆分行,探索种业知识权专项信贷产品,为企业发放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

      4、强化科技创新

      北京市:中国中化控股集团出资组织,先正达集团牵头联合在京科研院所共建的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

      河北省:发挥中国农大涿州实验场,中科院遗传所分子育种中心,谷子、梨2个国家改良中心,玉米、大豆、小麦等8个分中心,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势,建设国内领先的协同创新育种平台。

      山西省:创建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山西实验室和部省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支持东北农业大学大豆新品种创新平台与创制基地建设,支持中国水稻所宝清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建设北方水稻创新平台。

      上海市:提出建设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种业创新中心,让种源创新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高质量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已组建6个创新团队和运行管理团队,建设完成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综合试验区近7万平米。

      湖北省:搭建校企共建育种创新共享平台,推动育种企业参与共建“洪山实验室”,产学研用一体运行格局初步形成。

      湖南省:加快岳麓山实验室建设,已建成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的分子育种、生物智能大数据2大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优化重组“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首批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

      海南省:组建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资助76项 “揭榜挂帅”项目,成立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推动邛崃农作物、三台畜禽、彭州蔬菜三大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育种科技支撑。

      5、加快人才培养

      北京市:出台《关于推进北京市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突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

      黑龙江:加强种业振兴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12名种业领域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开展科研工作。落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系列政策,支持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创办9家种业相关科技企业。

      上海市:设立青年种业科技人才技术培育专项,支持本市涉农企事业单位35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围绕优质高效种源等开展创新性应用研究,每项资助30万元。

      6、打造龙头企业

      河北省:成立河北种业集团,突出供销社服务优势,链接生产种植、管理服务与育繁推一体化。

      山西省:推动成立神农种业(山西) 有限公司,由神农科技集团牵头,拟总投资3.9亿元创建山西种业创新园。

      浙江省:组建成立省种业集团,注册资本10亿元,探索“育繁推”一体和“产学研”协同的的创新发展格局。

      河南省:加快筹建河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近期将挂牌运营并入驻“中原农谷”。

      广东省:推动华农大种业、中垦种业公司并购成立广东省种业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生猪种业龙头企业。

      四川省:组建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注册资本15亿元,含农作物、瘦肉型猪和牛业三大种业专业子公司。

      贵州省:成立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已与4位院士、12所高校(院所) 建立合作关系。

      陕西省:支持杨凌秦丰种业公司与陕西伟隆种业公司兼并重组,由省粮农集团注资3.5亿元,重组陕西种业集团。对领证育繁推企业奖励1000万元,对获得国家审定的品种企业奖励100万元,科研单位奖励50万元。

      对种子企业抓机遇谋发展的三点建议

      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强优势、补短板、破难点、控风险”等全方位的要求。张延秋介绍,从作物上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到特色作物全覆盖。从服务范围上看,包括18亿亩耕地、42亿亩林地、60亿亩草原。从大农业发展上看,农作物种业既要支持食品生产,也要支持饲料生产。

      最终目标,是要着眼各类作物全覆盖,构建粮、经、特色作物的大、中、小种子企业融合发展的现代种业发展格局。换言之,种业振兴大浪潮下,对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基于此,张延秋对种子企业抓机遇、谋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1、完善企业发展规划

      要认真分析形势,认清发展趋势,在预测未来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定位,把有限资源聚焦到关键措施上,完善好企业发展规划。

      因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出台,还将继续出台一些政策措施,会对每个作物、每个区域、每个企业产生影响。企业发展规划非常重要,如果不做,会错失良机;如果做错,会万劫不复全盘皆输。

      2、集聚资金、种质、人才资源

      在资金资源方面,我国种业市场仍处于平台期,近5年种子销售额、销售利润是徘徊的,大多数企业用于科研发展的资金是紧张的。在种质资源方面,随着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逐渐深入,种质资源,特别是优异资源收集会越来越困难,收集核心资源越早越主动。在人才资源方面,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包括企业自有的和外聘的人才,要倍加珍惜。

      3、开展科企实质性合作

      抓合作就是抓机遇。种业创新是种业振兴的重头戏,成功的标志。

      首先,中小企业要主动参与项目,主动科企合作加入创新体系,传统技术必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这是种子企业创新发展的不二选择。其次,要不断深化合作模式,从单一品种转让、合作育种、成立联合体、到共同组建创新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鲜食甘薯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做到了“三好”。一是以邯郸市河下土种业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做到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二是同中国农科院甘肃研究所、河北工程大学等多家甘薯创新优势单位合作,建立“1+n”开放办科研模式;三是聘请行业顶级专家马代夫为名誉院长,研究目标清晰,满足企业发展所需。

      来源丨农财君整理自张延秋在邢台国际十字花科蔬菜产业大会上的报告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