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智能育种技术可大幅缩短育种周期,信息技术引入农业对于提高效率有积极意义。”在1月7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介绍智能育种技术研究与实践时说,未来,智能育种将引领作物品种创新技术发展。
1月7日举行的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介绍智能育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利声富 摄
念好“粮食经”,做强种业“芯片”,科技加持,必不可少。赵春江说,育种科技革命加速育种技术和模式变革,目前,育种已从驯化育种时代(育种1.0)、遗传育种时代(育种2.0)、分子育种时代(育种3.0)走向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时代(育种4.0)。智能育种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全基因组技术结合,实现智能育种。关键是要把数字技术从表层性状到基因图谱关联在一起,特别是遗传力估算,提高我国育种的选择效率。
“当前,国际种业已经逐渐从3.0分子育种迈入4.0智能育种阶段,中国生物育种正处于2.0遗传育种向3.0分子育种阶段发展。”赵春江说。农业数字革命已进入新时代,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将有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赵春江介绍,发展智慧农业过程中,信息技术引入农业,大大提高效率。目前,他们已在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上实现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农机、农艺的融合。
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化育种的前提是标准化大数据体系,但目前农业数据采之不易且不统一。“未来的智能育种,需形成一个品种、一个标样、一套田间性状、一套DNA数据的全国统一品种数据库。”赵春江说,种业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品种保护、审定、登记、各业市场运行监测等在线管理。
目前,全球种业发展进入空前密集创新和产业变革时期,智慧育种发展快与慢,将成为种业核心价值和竞争力关键。因为智慧育种实现了作物育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为培育出作物新品种、优质品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来源丨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利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