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秋乐种业在北交所上市,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的张新友又有了新身份——北交所上市企业掌门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张新友用八个字阐述了自己多年来的心路历程:“躬行田垄,不渝矢志”。他要推动种子科技创新和成果的商业化转化,依靠科技进步,服务农业农民。这不仅是成立公司的初心,更是他个人奋斗的目标。
站在上市这一新的发展起点上,秋乐种业将继续聚焦种业,做精做优玉米种子业务,做强做大小麦、花生、大豆等种子业务,向着建设一流种业企业的目标迈进。
精育一粒种
从最早的“家家种田,户户留种”,到国有种子公司“集中管理、统一调种”,回顾我国种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用“种子商品化程度不高”来概括。
直至2000年,我国种业开始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时期。彼时,我国第一部种子法颁布,包括“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推动种子产业化,发展现代种业”等新举措、新办法,打破了此前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的模式。
“市场化,意味着行业的春天来了。”回顾公司成立之初,张新友颇为感慨。
在市场化的“窗口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择机而动,联合全省农业科研系统38家科研单位成立了种业公司。“作为科研单位,我们有着很强的创新能力,同时与市场和产区结合紧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对市场的了解,培育推广市场急需的品种,进行种子的生产和经营。”张新友说。
政策放开,促使种业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种子法颁布之初的短短十年中,我国种子企业数量由2000多家迅速增至8700多家,几乎每家农业科研单位都拥有自己的种子公司。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秋乐种业如何脱颖而出?
“坚守初心、目标纯粹,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原因。”张新友表示,公司取名“秋乐”,就是取“春华秋实,粮安民乐”之意,希冀公司通过倾心培育和推广良种,为农业农民服务,让国人端牢中国饭碗、让农民收获种粮之乐。
目前,秋乐种业主营业务包括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种子的研发和生产,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份,在育种技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处在国内种业企业第一梯队,成为全国科研院所创办企业中效益最好的公司之一,也是近十年国内唯一成功上市的农作物种业企业。
培育“中国芯”
一粒小小的种子,承载着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保障,也寄托着农业强国的梦想。
如何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在张新友看来,良种和技术是关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
张新友说,良种培育从源头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支撑。而推动种业发展,科技创新是“加速器”。
早在成立之初,秋乐种业便凭借着从河南农业科学院受让引入的郑单958玉米品种,迅速打开市场。张新友介绍,郑单958具有高产、稳产、耐密植、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该品种自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以来,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玉米品种年度种植面积的第一位。
虽然手握“王牌”品种,但秋乐种业并未就此止步。“对于种子企业而言,新品种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把关键技术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张新友说。
在张新友的带领下,秋乐种业在推广郑单958的同时,相继培育出秋乐368、秋乐618、豫研1501等备受赞誉的玉米新品种。2021年,其自主研发的品种销售毛利占比达到66.39%。当年,公司商品种子销售收入位列全行业第15位,玉米种子销售收入位居全行业第12位。2022年7月,秋乐种业与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荃银高科等行业龙头一道,入选“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
守好中国粮
现代农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优良品种的竞争,中国种业的振兴正行驶在“高速路”上。
在此背景下,秋乐种业再次把眼光放在了国际前沿,通过探索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等,助力筑牢中国粮仓。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核心技术不能靠买,只有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将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种业安全、粮食安全。”张新友说。
此次登陆资本市场,秋乐种业募资加码生物育种研发能力提升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生物育种研发中心、种质资源库、新品种选育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募投项目的核心是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张新友介绍,通过实施该项目,可促进公司前沿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谈及未来,张新友表示,上市意味着秋乐种业踏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向着建设一流种业企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秋乐种业将一如既往地以选育符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作物新品种为目标,以科学化、规范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