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张凤兰:缔造“白菜王国”丨《种业·柔与韧》特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08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作者:记者丨钟海芳  浏览次数:1516
 
 

      《种业•柔与韧》妇女节专题系列报道,与您一同分享种业领域女性代表的故事,展示她风采,了解独一无二的她。

      本期带来人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白菜品种改良岗位专家 张凤兰

      她潜心育种,两度去日本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婉拒导师留在日本的邀请,35年如一日专注白菜育种,即使严重的花粉过敏也丝毫没有放弃的想法,和团队缔造了色彩缤纷的“白菜王国”。

      从向榜样学习,到成为别人的榜样,她让每一粒种子都有价值。

      30天变成30多年

      Women's Day

      走进大白菜的世界,是机缘巧合。

      张凤兰家在山东农村,父母都希望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的她可以成为一名医生,这也是她儿时的梦想。但事不如人意,高考之后,张凤兰收到的是一张山东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刚开始到大学的时候,非常失落,学习热情不高,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重新参加高考。”张凤兰坦言,学习基础课的时候,自己在“混日子”。直到开始上《植物学》课程,张凤兰的想法陡然转变,她捕捉到了植物世界的美妙,发现其中还有很多专业的知识需要了解。从此便开始认真学习,后来以班级第一的成绩本科毕业。

      学不止步,从江苏农学院(现扬州大学)读完硕士后,她去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工作。

      1987年7月,领导安排刚入职北京市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的员工,利用半年的时间去不同课题组轮岗,在每个课题组工作1个月,再决定工作岗位。

      8月初正好是大白菜播种工作热火朝天的时候,张凤兰便被安排去大白菜育种课题组帮忙。“1个月的时间还没到,课题组的徐老师就让我直接留下来,原本30天的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张凤兰表示,大白菜课题组成立于72年,时间长、基础好、团队大,自己很幸运当时能留在这个课题组。

      后来,单位有去日本进修的机会,张凤兰便去了,还去了两次。

      第一次是1990年10月到次年10月,作为JICA研修员去日本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进修。第二次是1995年,通过JICA项目申请到了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去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名额。由于第一次进修时,张凤兰熟练掌握了日语口语和专业翻译等技能,这个名额便给了她。

      “我当时在日本攻读学位的实验室是做大豆研究的,但我自己还想接着做大白菜的育种研究工作,就跟导师沟通,还是接着做自己感兴趣的大白菜研究。”张凤兰表示,自己想在大白菜育种行业深耕,就需要继续做大白菜的遗传育种研究,不想中断。

学位授予式与日本导师(中)一起

      学成回国的时候,日本的导师抛出橄榄枝,挽留张凤兰留在日本。上世纪90年代,我们和国外的科研条件差距较大,大部分的人会选择留在国外。彼时,张凤兰的爱人也在日本进修,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留在日本当下最合适的选择,张凤兰陷入了纠结。

      育种家的天然使命,让她选择了回国。

      张凤兰表示,把国内的大白菜育种做好,为大白菜产业发展做点工作,一直是我们种业人的使命。当时国内的课题组有较为夯实的科研基础,自己也舍不得放弃在国内的研究,依然选择回到国内。“现在来看,我的选择是对的。”张凤兰说。

      严重花粉过敏的育种家

      Women's Day

      当年的选择,为我国留下了一位“白菜女王”。

      30多个春秋,张凤兰和她的团队培育出了80余个春夏秋播配套、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新品种,解决了长期缺乏冬春和夏季栽培专用品种的难题,实现了大白菜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多个品种成为大白菜主产区的主栽品种。

      其中,北京新3号,京秋3号等品种推广到全国28个省,累计推广7000余万亩,品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品种推广面积和市场占有率具国内同行第一。

      要问起她印象最深刻的品种,当属北京新三号。

北京新三号在北京顺义大面积种植

      张凤兰介绍,北京新三号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大白菜品种,具有抗多种病害、高产、优质、商品性好、耐贮运的突出优良特性,已经成为北京、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栽大白菜品种,更是满足大白菜北菜南运需求的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底开始,张凤兰还兼任京研益农(北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她的带领下,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蔬菜种业的领航企业。可以说,张凤兰的科研奋斗史,就是我国大白菜育种的演变史。

张凤兰田间授粉

      透过这样亮眼的“成绩”,我们看到的是勤勤恳恳、默默育种的张凤兰。鲜为人知的是,她对大白菜花粉过敏。

      每年大白菜授粉的那两个月,张凤兰是又喜又愁。喜的是授粉带来的科研进展喜人,愁的是授粉带来的过敏实在难受。“过敏的时候会有非常严重的鼻炎,眼睛也会很痒并流眼泪。吃药和做一点防护能稍微缓解一点,但是本质上无法根除。”张凤兰说。

      因为过敏,在日本时导师曾劝她换一个作物进行研究,但她没有同意,仍然坚定地选择了大白菜。

      从被影响到影响别人

      Women's Day

      坚定的选择,来源于榜样的力量。

      张凤兰告诉记者,自己非常敬佩做西甜瓜育种的吴明珠院士,把她当成自己学习的标杆。“吴院士常年奔波在新疆边远的地方,条件艰苦,还能做出这样惊人的成绩,为国人带来‘吃瓜自由’,这种保持育种初心和使命的精神,值得所有育种家学习。”说起吴明珠院士,张凤兰的声音里都带着敬意。

      漫长的育种路需要一颗平淡的心。在张凤兰看来,育种这个工作,务实是基本要求。育种周期长,工作重复乏味,品种选育出来之后,还要在生产上进行长期检验。“我们做的是一些平凡的工作,是坚持的时间久了,才能做出一些成绩。”张凤兰说。

张凤兰做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性状田间调查

      坚持、理智、清醒,是记者对张凤兰的初印象。

      这个每天七点半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育种家,对早上的光阴十分珍惜。她认为,早晨的时间很美好且宝贵,早起头脑清醒,工作效率非常高。临近退休的张凤兰,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想再多做一点研究,多推动一点育种进展,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比较高,我们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是员工......,各种身份需要协调好,平衡不好就会顾此失彼。”张凤兰表示,在日本进修的时候,需要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自己只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产出,才能在博士毕业要求严苛的日本,按期拿到博士学位,她成为当时实验室第一个3年拿到博士学位的人。

张凤兰指导学生

      这个会把吴明珠院士当成榜样的女生,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大家的榜样,影响着青年一代育种工作者。曾有企业公开表示,要向张凤兰学习,深入钻研,脚踏实地,做一个为中国蔬菜产业带来利好的育种人。

      国际市场是未来发力的方向

      Women's Day

      土生土长的大白菜,算得上是中国人菜篮子里的“当家菜”。

      “白菜原产于中国,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875年后才传到日本、韩国。”张凤兰指出,白菜传到日韩才100多年,却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时,已经在育种技术上领先了我们。从杂交种看,日本是1955年育成的,中国是1973年才有杂交品种问世,晚了近20年的时间;从周年供应看,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才实现周年供应,较日韩晚了30多年。

      张凤兰表示,过去是存在差距,但近些年,随着我国育种单位和企业的不懈努力,我们国家的大白菜产业已经逐渐赶超。“现在,中国在大白菜基因组、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基础研究方面都是国际领先的。品种方面,日韩的品种类型单一,我国白菜的品种类型更为丰富,主要源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消费习惯差异大,大白菜的品种类型也更多元化。”

张凤兰在实验室

      追赶效果明显,但短板仍存。

      “在种子出口这一方面,还没发挥出我们的优势,国际市场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张凤兰表示,种业“走出去”需要大环境、大平台的支撑,一个作物或者一个企业单打独斗“走出去”是很困难的,一是影响力小,一是难度更大,需要上下一致、戮力同心,目标才会更好的实现。

      张凤兰指出,市场需求在不断转变,今后白菜产业需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高品质,白菜品种基本上能满足量的需求,但品质上、口感上还需要持续开展高品质育种,做出高端差异化的产品,带动白菜价格得到提升,可以提高农民种植收益。二是开发白菜的加工品,白菜是一次性收获的作物,经常会出现集中上市的情况,市场消化压力会陡然增大,如果能做一些加工产品,一方面消化集中上市压力,一方面还能提高产业附加值。

      未来,期待在张凤兰等大批育种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国家的大白菜种业能得到持续发展,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women

      巾帼 · 力量

      巾帼力量,芳华绽放。在种业界有这样一批职业女性为中国种业的发展默默付出,作出积极贡献。她们是“可美可飒”的时代“半边天”,是乘风破浪的潇洒姐姐。

      肩担重任,巾帼显担当。在三八节来临之际,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特策划《种业•柔与韧》妇女节专题系列报道,与您一同分享种业领域女性代表的故事,展示她风采,了解独一无二的她。

      记者丨钟海芳

      设计|莫淑霞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