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马淑萍:这是中国种业最好的时代丨《种业·柔与韧》特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09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作者:张植宏 喻珺  浏览次数:1536
 

      “未来的中国种业,我们不但要有中国市场,还要有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我们不但又有品种,还要有企业,还要有话语权,有自己的规则和制度。我们的企业将是强大的,我们的技术将是领先的。”——马淑萍

      《种业•柔与韧》妇女节专题系列报道,与您一同分享种业领域女性代表的故事,展示她风采,了解独一无二的她。

      本期带来人物——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 原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

      每个工作日早上八点前,马淑萍总会坐上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到中国种子协会上班。从原农业部种子管理局退休六年多来,她的工作依旧忙碌:分管协会的信用建设与合作交流工作、筹备中国种子大会、牵头组织种业国别研究……

      她想报一个老年大学,学学原来没时间学的东西,比如打打太极拳,上上诗词课。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马淑萍一辈子都在和三农打交道,职业生涯里几乎没离开过种业。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上学在沈阳农学院,工作在农业农村部,退休了在中国种子协会……

      1977年恢复高考后,她第一年就考上了沈阳农学院。更早前两年,因为灵活,数学成绩好,高中毕业后她被乡长“忽悠”进农机厂,个子不高却成了开车床的一把好手,铣床刨床都不在话下。

      大学毕业后,马淑萍被分配到原农业部的经济作物局,从事棉花棉种的行政管理。正好伴随着改革开放,那时候人们的精神面貌、学生上学时刻苦努力的劲头让她至今难忘。

      随后数十年里,马淑萍几乎亲历了中国种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重大节点。她始终与中国种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是亲身经历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践行者。

      01

      从一粒棉种开始

      马淑萍与种子的缘分,从一粒棉花种子开始。

      当年机构改革,经济作物局和农业局、粮油局合并为农业局,后经数次改革,农业局变成农业司,农业司又变成种植业司。在2004年之前,马淑萍大部分时间都在分管包括棉花在内的经济作物。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棉铃虫害大爆发,棉花亩产仅剩几十斤。中国一方面引进美国的转基因抗虫棉稳定生产,另一方面着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

      1995年,我国设立棉花专项资金,结合国家863计划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和产业化。时任农业部农业局经济作物处副处长的马淑萍,牵头组织了这个大项目。

      她回忆,“当年从国家棉花专项资金中安排了2500万元,旨在解决种子问题和虫子问题。在种子问题上培育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在虫子问题上开展统防统治、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从对转基因抗虫棉基因的克隆构建转化到产业、品种选育、品种区域试验、审定,一直到产业化阶段,马淑萍深耕其中。

马淑萍在田间。

      2000年种子法出台,标志着我国种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包括棉花种子在内,只要符合生产经营条件就可以入市。“种子法的出台,激发了种业活力,种子企业由2700多家增长到2010年的8700多家。”

      在当时棉花的“三巨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喻树迅院士,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郭三堆研究员,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夏敬源主任的联合攻关下,我国成功培育出二价转基因抗虫棉并大面积推广,逐步把美国抗虫棉从市场上赶走。

      如今,我国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已100%国产化,也是我国目前唯一成功产业化的转基因作物。

      “现在谈到生物育种产业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转基因棉花的产业化。随着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有序加快推进,转基因抗虫棉在抗性治理上的成功经验可为其他作物提供参考借鉴,转基因科普工作也要加快推进。”马淑萍说。

      02

      “搞管理不怕得罪人,为多数人利益服务”

      2005年初,马淑萍开始在原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分管种子工作。“在整个种植业中,管种子和管种植是不一样的,种子的市场化程度高,法律法规更严格,需要依法治种,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非常重要。”

      农业农村部在2008年首次举行国审品种退出的新闻发布会,时任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的马淑萍面对几十位记者的提问时强调,“品种退出既要保护育种家的利益,同时要为生产负责,为用种者负责”。

      马淑萍表示,品种审定制度要为农业生产负责,要给市场上推好的品种。一个政策的出台,一定是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的。“我宁可得罪少数人,也要为整个行业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这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2010年原农业部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马淑萍牵头顶住压力和人情,首次吊销了五个农业部发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这放到现在也是“破天荒”的举动。“种子企业必须合法合规生产经营。在行政处罚时要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光查不处还不如不查。如果你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以后谁还怕你。”

马淑萍参与电视节目访谈。

      从事种业管理工作,马淑萍遇到了不少挑战。

      有一年在中国农科院开会,会上院领导突然向马淑萍发难:“转基因抗虫棉不推广,就是因为你不安排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种质资源的进出口你们把关太严”,马淑萍一一回应,转基因品种的试验和审定考量的是品种的农艺性状,综合性状优异就可以过审,但试验和审定的前提是产业化已经放开,产业化还没放开难道能通过审定?种质资源出口分三类管理,绝对不能出口的是我国需要保密的资源,国家的机密难道能够泄露出去吗?

      涉及种业的行政许可五花八门,如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进出口许可,外商投资许可。在审批行政许可时,如何做到既公平合理,又能为企业提供好的服务?工作当中的行政审批,只要前面几道关过了,到马淑萍这里只要符合标准的,她从来不压,宁可加班也要把事办了。“企业一关关地审下来不容易,到了我们这是最后一个环节了,能给企业争取点时间,尽量争取时间,要有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意识。”

      03

      “是你把我们‘忽悠’回来的”

      时间来到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这个在业内被称为“8号文件”的里程碑式文件,首次明确种业是关系到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首次把企业作为种业市场主体,首次把企业作为商业化育种主体。

      在这个文件里,商业化育种的概念首次出现。当时业内对商业化育种存在不少疑问和争论。

      当年9月20日,时任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的马淑萍带队,一行14人带着提前准备好的40多个问题,到商业化育种做得最好的美国寻找答案。

      拜耳、孟山都、先锋、先正达……马淑萍深入考察了几大国际种业巨头,了解到国际上最先进的育种技术、商业化育种模式,种质资源管理等。

马淑萍(左二)带队到美国考察商业化育种。

      听说中国种子代表团来到了衣阿华州,全美各地上百位在种业界工作的华人华侨齐聚在一起,马淑萍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种业发展的大好形势,房间内慷慨激昂。

      如今在先正达的张健、波莲基因的吴永忠等人当时均在场。之后几年,其中不少人陆续回国从事种业工作,他们见到马淑萍时,总会开玩笑说“是你把我们‘忽悠’回来的”。

马淑萍与华人种业科学家企业家合影。

      8号文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种业的政策措施,如免所得税、为企业开放品种审定的绿色通道、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实行制种大县奖励等,至今有深远影响。此后几年,种业领域的兼并重组加快步伐,社会资本也加大了对种业的投入力度,市场监管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在2012年底,全国人大启动了种子法的修改,这其中也有8号文件的推动作用,马淑萍当时还是种子法修改起草组副组长。

      在马淑萍看来,商业化育种涵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但传统育种还是主线和核心,其他技术手段都是它的两翼。“我们深入了解了国际种业,还吸引了不少人才回国做贡献,这次考察也是我职业生涯中成就感满满的一次。”

      04

      几点体会

      从事种业工作数十年,马淑萍有独到深刻的体会。中国种业的发展,由原本的一个投入品发展成今天的全产业链产业,由原本的传统产业发展到今天的现代种业,原因是什么?

      种业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才能推动种业发展。无论是种子法的制定修改,还是各大重要文件的出台,均体现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尤其是市场化改革激发了活力,增强了创新。最近一次种子法修改强调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将进一步调动育种原始创新的积极性。”

      种业创新是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品种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泉。种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比如水稻由三系稻到两系稻,由常规稻到超级稻,单产水平、质量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比如玉米培育出了紧凑型品种、耐机收品种,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发展。”

      依法治种保障产业发展。“在种业层面,我国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种子法,由国务院制定的新品种保护条例、植物检验检疫条例,还有农业农村部制定的部门规章及众多规范性文件。各省各级地方还有种子条例。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种业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制种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政策支持推动产业提升。“我国的种子企业的起步时间短,积累少,和种业发达国家有不少差距。要进一步改革,扩大开放,出台支持政策措施。这些年无论种子工程还是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包括转基因重大专项、良种攻关,包括对企业的减免税收制、对地方政府的制种大县奖励政策,都为种业发展,调动发展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多么羡慕你们!”

      在2016年底退休后,马淑萍加入了中国种子协会,分管信用建设和交流合作,主要职责也从管理变成了服务。“围绕协会‘协调、服务、自律、维权’的宗旨开展工作,为会员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马淑萍说。

      由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将于4月初举行,这是中国种业界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种业盛会。马淑萍对大会论坛设置非常用心,“论坛设置一定要与时俱进,例如今年将举办的信用骨干企业家论坛,头部企业在种业振兴中要有责任和担当,在会上的分享要有高度和思想性。” 她给每一个头部企业的一把手打电话,邀请他们在会上分享种业振兴中头部企业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种业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但前提是要知己知彼,了解目标市场国家的基本情况。马淑萍牵头组织十几个国家的国别种业研究,让企业更加了解海外市场的种业法律政策、投资政策和贸易。

      在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里,企业扶优占有重要地位,企业不振兴,企业不强,那中国种业振兴就不能说是振兴。“中国种业要培养出几艘‘航空母舰’,对标的是拜耳、科迪华,期待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能够在关键技术、核心品种上能够走在全球前列。”

      从1995年种子工程实施到2000年种子法出台,从2006年的40号文件到2011年的8号文件,从2012年和2015年的种子法修改到2015年农作物种质资源规划,再到2021年开始的种业振兴行动……

      从事种业工作数十年,马淑萍几乎亲历了中国种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重大节点。既是中国种业发展的亲身经历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践行者。

      身处种业振兴这个时代,马淑萍倍感光荣。“我多么羡慕还在岗的同志,在种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果赶上了每一次重大事件,是很幸运的,要发挥你们的力量,体现价值,做出贡献。”

      “未来我们不但要有中国市场,还要有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我们不但又有品种,还要有企业,还要有话语权,有自己的规则和制度。我们的企业是强大的,我们的技术是领先的。”说到对中国种业的期待,马淑萍的语气明显更加昂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国际种业组织中,先正达与隆平高科已进入全球十强种企行列,来自中国的各类种子在海外生根发芽。一个更加繁荣强大的中国种业离马淑萍越来越近。

      women

      巾帼 · 力量

      巾帼力量,芳华绽放。在种业界有这样一批职业女性为中国种业的发展默默付出,作出积极贡献。她们是“可美可飒”的时代“半边天”,是乘风破浪的潇洒姐姐。

      肩担重任,巾帼显担当。在三八节来临之际,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特策划《种业•柔与韧》妇女节专题系列报道,与您一同分享种业领域女性代表的故事,展示她风采,了解独一无二的她。

      记者丨张植宏  喻珺

      设计|莫淑霞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