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耐除草剂作物将成杂草管理新方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03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449
 

  杂草是为害作物生长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目前,我国杂草防除仍以化学方式为主,难以实现高效、安全的目标,而且新的除草剂研制难度较大。在3月17日第十九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的生物育种产业化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香菊表示,耐除草剂作物的研发将为行业提供新的方向,使杂草管理进入新的时代。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草害发生面积为14.6亿亩,尽管防治了16.6亿亩,但仍造成粮食减产362万吨,带来2200多亿元的直接损失和防控投入损失。李香菊指出,2021年,我国种植业用药中除草剂占40%以上,主要作物化学除草率甚至达到100%。但目前登记的除草剂仍然不能满足作物高效、安全防控的需求,突出的矛盾表现为杂草种群复杂,但除草剂防治谱却比较窄。另外,当前除草剂还存在选择性指数低、一些除草剂的土壤残留期长、对抗性杂草防除效果差、适用于轻简化栽培的药剂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其他耐除草剂创制手段进行耐除草剂作物研发成为行业新的方向。”李香菊说道。

  “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种植将使杂草管理进入新时代,真正实现选择性防除和节本增效增产,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李香菊说。

  李香菊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化体中,有14个含有耐除草剂基因,包括11个玉米转化体和3个大豆转化体。大部分转化体已经育成了适应于不同生态类型区的作物品种。她指出,耐除草剂作物将引起产业的变革,草甘膦、草铵膦使用量将明显增加,有缺陷的除草剂将逐渐边缘化或禁限用。“种子+农药+种植指导”的模式将是耐除草剂作物推广的有效模式。

  (据《南方农村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