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投资近4000万元的西甜瓜科创园将落地茅畲,用四个中心——新品种展示推广中心、科创中心、农资配套加工中心和品牌中心,把西瓜地里的‘地瓜’做大做强。”电话那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茅畲乡党委书记徐佩佩信心满怀。“西瓜地里长‘地瓜’”的说法,顿时引发记者浓厚兴趣。
原来,此“地瓜”非彼地瓜,说的正乃今年浙江“三大一号工程”之一的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所谓“地瓜经济”,即是藤蔓延向四面八方,根留在浙江,块茎则因营养汲取更丰富,自然长得更粗壮、更硕大,形象概括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理念。
用“地瓜经济”予以解析黄岩茅畲的“种瓜大军”,还真是贴切不过。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茅畲农民踏上了赴沪路程,开启了黄岩外出种瓜的先河。此后,一波波瓜农如西瓜藤蔓一般向外进发,蹚出了一条条致富路。
目前,茅畲在外种瓜人数已近7000人,年产值10多亿元,光支付各地租金就达1.7亿元,提供当地就业岗位8300余个,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近2亿元,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共同富裕。老瓜农蔡金友在外种了20多年西瓜,在他看来,齐心协力的背后,“红色基因”颇为关键。
据了解,当初牵线搭桥,发动茅畲乡5名瓜农到上海种西瓜的,正是浦洋村的一名老党员。后来,在一位位党员的带领下,瓜农们充分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大家亲帮亲、友带友,这才有了今天这般成就。
茅畲乡分管农业的党委委员丁玎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瓜农带着积累的资金、经验和新技术回到家乡,以服务链、产业链为核心的西瓜“总部经济”慢慢崛起。在茅畲乡,配套服务外出瓜农,逐步形成农资服务一条街,有种子店、农药店、农具店、大棚套头店等,一应俱全,年产值超3亿,带动了几百人就业。
与此同时,茅畲乡党委还建立了在外瓜农流动党委和党支部,通过组织辐射党员、党员联系瓜农的方式,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创、资源共享。销售出现困难,找组织;遇到劳动纠纷,找组织;瓜农不幸工伤,找组织;需要法律援助、技术指导等,还是找组织。
此外,在乡党组织还从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入手,解决瓜农后顾之忧。比如,清明节期间,部分瓜农不能返乡祭扫,“党员代祭扫”服务应运而生;遇到了矛盾纠纷,线上开设微信调解室,免去了来回奔波……
让瓜农更好、更安心地“走出去”,更要“再回来”。藤蔓生长是为了滋养根茎,但要真正做到根茎壮硕、扎根生长,最关键的还是土壤养分供给,“红色服务”就是重要的“营养剂”。近两年,一大批党员再做表率,回到家乡添砖加瓦。
上海越亚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应雄,是茅畲乡在外党员中的“80后”新型农民,承包了1.2万多亩地种西瓜、甜瓜等。有了一定能力后,2019年,他回乡投资1600多万,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黄岩蜜橘。还有黄岩区瓜农协会会长杨明俊,3年前回乡担任茅畲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完成了角色变化,在治村上再续精彩。
眼下,西甜瓜科创园项目地块上,挖土机正平整土地,展示推广中心即将开建。徐佩佩表示,茅畲乡将以此为契机,向内打造集品种研发、品种展示、品牌营销等于一体的平台,向外输出种子标准、种植技术和配套服务等,做到数据回流、产值回归、资金回引,打造西瓜总部经济,进一步壮大“地瓜经济”,全面助推乡村产业提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