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盛桂有种了十多年稻子,就数新流转的这600亩地,干活最轻松。记者抵达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前源村的基地时,正值早稻播种,过去直播虽然省事,但根系浅、易倒伏,有些年景还容易遭遇“倒春寒”。现在,盛桂有穿着皮鞋站在田埂查看,有插秧机代劳,半天时间就能播种25亩。因为机插对后续提升产量有益,还可提早收割,为种植晚稻抢抓时间,算算总账其实很值得。
接下来,从翻耕、育秧、插秧开始,到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再到收割烘干,“一条龙”的全程机械化服务,盛桂有都无需操心,一切尽由与之邻近的“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打理。眼下,在该中心,一垄垄碧绿的秧苗长势喜人,正随着传送带装车,即将落户至各村“新家”。据悉,大户线上下单,中心按单排活,服务过程及时跟踪,服务质量量化评估,服务费用线上结算,一切井然有序。
记者了解到,利用自动化育供秧中心,“好乐耕”一季能覆盖1.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此外,全年可提供农机服务面积10万亩次以上,尤其上马烘干与仓储系统后,为“双抢”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两年,婺城区投入了近两亿元,建设了大大小小的现代农事服务中心总共10个。而一众机械化设备有用武之地,某种程度上则归功于“非粮化”整治后的标准地流转,推动“小田变大田”。
以前源村为例,看着眼前这片开阔的农田,很难想象,这里不久前还是零散的苗木地。今年,针对浙江省委巡视“非粮化”整治优化推进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婺城区积极谋划好“后半篇”文章,一方面推动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科技含量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组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实现种上粮后更要“种好粮”。
数据显示,2021年,婺城区有种粮大户42户,大户种植面积占比仅为44.3%,到了2022年,大户数上升到64户,这一占比超过了80%,今年又增加大户14个,比例继续提升至82.7%,其中千亩以上大户有16家,去年以来新增13家。这个春耕季,婺城粮食生产实现“开门红”:全区油菜和小麦面积均大幅提升,分别同比增加23.7%和373%。此外早稻面积也增加显著,预计播种将超3万亩,同比增长37%。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解决‘地从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一系列问题,推动农业发展向高质高效转变,同时还将启动万亩方‘吨粮田’提升建设行动,联合开展土壤肥力改良试验,打造高质量粮食生产样板区。”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严东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