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近日,中国农科院知识产权论坛暨知识产权贯标动员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专家解读政策、介绍情况、分享经验。
据介绍,我国农业领域专利虽然在申请数量上以绝对优势位列全球第一,但在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硬伤”。比如关键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和基因编辑技术的核心专利少,农机装备领域专利产出总量多但核心专利占比仅为0.02%;植物新品种权绝大部分为大田作物,经济附加值高、国际化潜力大的花卉、果树、蔬菜等品种少。农业知识产权人才严重不足。我国拥有科技人力资源约1.1亿人,按照国际惯例,知识产权人员占科技人员的比例为4%,据此计算,我国需要400万名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而目前全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仅为69万人,尚存在巨大的知识产权人才缺口。具体到农业领域,一线知识产权管理和专业人员更是捉襟见肘,无法实质性开展知识产权质量把控和转移转化工作。这些问题阻碍了农业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限制了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空间。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表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下一步,中国农科院要紧密结合重大科研任务有针对性地做好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培育、高水平保护、高成效运用知识产权,以知识产权贯标为抓手,推动研究所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增强院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院所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