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集团:
大豆播种提速 科技助力增产
5月,广袤的农垦大地生机勃勃,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集团(以下简称大农集团)大豆生产工作全面开启,一场稳面积、转方式、促增收的耕作交响曲正在奏响。
“今年呼伦贝尔农垦大豆总播种面积是155万亩,大农集团占了近2/3的比例。大农集团把大豆种植任务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政策支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种植户大豆种植的积极性,确保完成大豆播种计划。”大农集团农牧科技部副部长秦世宝介绍,今年大农集团计划总播种面积128.26万亩,种植大豆99.1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7.3%。
为加强政策引领,大农集团建立了“农户自愿+政策引导+行政推动”的工作模式,结合今年的土地经营规模化管理工作,要求所有在网上竞拍的土地必须种植大豆,发挥各农牧场耕地统一区划种植的优势,增加大豆种植规划区,同时将扩种任务分解到各个农牧场连队,并纳入年度考核。为了完成大豆种植工作,各个农牧场的统管队调整原来的种植计划,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3万亩。
为抢抓农时,大农集团农牧科技部提前部署,积极开展农资、农机调度摸底工作,与呼伦贝尔农垦兴禾农牧业服务有限公司对接,合理调配机车,尽早完成大豆播种任务,保障播在高产期,力争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提升”。
为提高大豆种植水平,大农集团在生产全过程中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推行“五精二管”(精细整地、精选良种、精量播种、精确施肥、精准施药,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防管理、收获管理)的技术管理模式,同时因地制宜降低大豆种植密度,在作物生长后期,利用飞机、无人机开展航化作业,喷施促早熟和防虫药剂,提高品质。
“‘五精二管’技术管理模式的优点是,通过推广综合配套措施,提高大豆产量,增产幅度在3%左右;通过精选高蛋白品种,提高市场销售价格,售价比普通品种每斤高0.01-0.02元;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大豆成熟度好、虫眼少,品质提高;通过加强收获、运输和仓储管理,实现减损增收;通过推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降低肥料、农药用量,保护了耕地和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秦世宝介绍。
据了解,大豆是大农集团的主栽作物,从1963年开始种植,当年平均亩产36.2斤,经过60年的发展,大豆种植水平和产量逐年提高,2022年统管队大豆平均亩产接近300斤,最高单产达到426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