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测产,耐盐碱耐密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配套密植抗盐稳产新技术,推动盐碱地油菜高产取得新突破。
这是记者6月3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了解到的消息。
据了解,在江苏盐城,东台市盐碱地200亩连片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密度达6万株/亩,机收实产达323.87公斤/亩,亩产油量约163.17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单产增加59.5%,平均亩产油量增加82.7%;种植油菜后土壤盐含量降至约1‰,是周边冬闲区盐含量的50%左右,推动作物品种改良适应盐碱地种植,为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提供了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据专家介绍,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油菜耐盐碱能力在大田作物中具有突出优势,且我国主要盐碱区与油菜适宜种植区气候条件基本一致,开发利用盐碱地扩种油菜是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增强油料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途经。
据了解,油菜“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是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稳定支持下,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联合多家单位协同创新,以耐盐碱耐密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为核心,集成机械化联合精量播种、密植抗盐栽培、油菜全营养缓释专用肥、绿色综合防控、机械收获等技术研发而成。其中,“中油杂501”是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经10年攻关选育的优势品种。
专家表示,这种技术模式的应用,克服了盐碱地出苗难、产量低、机械化难度大等关键问题,对推进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