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国际上赞誉为
“世界杂交油菜之父”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但更喜欢被大家称为
十字花科“副科长”
60多年来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
遨游在油菜王国
发现了国际上第一个
有实用价值的
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
在全国各地
推广各类油菜品种上亿亩
为民增收累计达百亿
他全情投入教书育人
和团队一起
培养了500多名研究生
为中国和世界油菜发展
注入强大的人才活力
他坚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生动诠释了
“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他,就是85岁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傅廷栋
01
为学,领跑世界油菜育种
1965年
傅廷栋作为新中国第一位
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毕业
而当时
我国油菜平均每公顷
产菜籽仅500千克左右
还不到先进国家平均产量的三分之一
傅廷栋意识到
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唯有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上下功夫
此后
傅廷栋开启了漫长的
寻找雄性不育系之旅
1972年3月20日
傅廷栋在华中农大油菜资源圃里
惊喜发现19株
自然突变雄性不育株
这个发现揭开了国际上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的序幕
1985年之前
世界上还没有杂交种
傅廷栋发现国际上
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
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
为国际杂交油菜实用化铺平了道路
被国内外广泛用于育种实践
国际杂交油菜
应用于生产的第一个10年
全球(中、加、澳、丹、印等国)共育成
22个油菜三系杂交种
17个注明不育系中就有13个
是利用他发现的PolCMS育成的
1991年
国际油菜理事会授予他
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
“杰出科学家奖章”
此奖设立至今30多年来
傅廷栋仍是唯一的亚洲人
此外
1982年,他向农业部提出
“杂优+双低”的油菜育种策略
成为此后几十年
我国油菜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
02
为事,心中常怀“国之大者”
傅廷栋一直坚持
“科研就得围着农民打转”理念
能适应生产需要
得到农民认可
并给他们生活带来改变
这才是做科研的意义
一直以来
他积极投身于油菜技术扶贫推广
团队选育出的油菜品种
除了广泛种植于长江流域
也先后推广至
黑龙江、新疆阿勒泰地区
甚至种在了
浙江温州近海的盐碱地滩涂上
从1999年至今
他在国家深度贫困区“三区三州”的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
建立油菜夏繁基地
每年都与30余位师生一起
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
试验麦后复种饲料(绿肥)油菜、
研究和指导推广油菜优质“双低”杂交种
当地引进团队育成的华杂3号之后
亩产由100公斤增加至200公斤
全县油菜面积由2.5万亩增至16万亩
成为2019年和政县脱贫的支柱产业之一
他在和政县最先试验
利用麦收后到严冬来临之前的
秋闲地复种饲料(绿肥)油菜
不影响粮食生产
亩产青饲料3-4 吨
而且延长耕地绿色覆盖
2000年初通过甘肃省和农业部成果鉴定
该技术
在新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作为扶贫技术推广
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
傅廷栋及研究团队
历经16年攻关选育出
耐寒抗冻、可食用油菜薹
产量比同类品种高30%左右
当下,他所在团队正在利用
油菜种植成本低、花期长、花量大等特性
推动油菜成为乡村振兴“致富花”
03
为人,言传身教桃李芬芳
为人谦逊亲和、幽默风趣
是学生对傅廷栋的印象
他常说:
“我是十字花科的‘副科长’,
‘科长’是我的导师刘后利教授。”
傅廷栋喜欢与学生交流
他那草帽、挎包、深筒靴、
水壶、工作服、笔记本的
“傅氏六件套”工作标配形象
早已深入学生心中
他培养学生的窍门就是
“跟我一起天天下地”
他认为农业院校的学生
不能脱离生产实际
必须到实践中
去经历实际问题才有意义
“傅老师不在实验室,就在油菜田。”
他几十年如一日
保持勤勉的工作状态
在潜移默化中
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科研态度
近年来,傅廷栋虽年事已高
但仍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状态
他曾做客央视《开讲啦》节目
讲述他“让油菜亩产再多一些,
让种田农民钱包更鼓一些”的
初心和使命
迄今
傅廷栋先后培育30多名博士
与团队协同培养
累计500余名研究生
许多人已成为
国内外油菜研究领域的
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
他也带出了一支
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
油菜研究团队
团队成员21人中有教授10人
1人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人担任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3人入选
“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人被聘为
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一辈子,一株花,一件事
正是对油菜的热爱和执着
让这位
爱在花田有“喜事”的“副科长”
停不下科研的脚步!
来源丨湖北日报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