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河南省某地执法人员在检查种子市场时,发现一种粮大户购买的玉米种子包装标识与内容不符。经专业机构检测,最终认定其为假种子。执法人员及时鉴定出假种子并追溯来源,切断了假冒农资流入市场的渠道。正值夏播用种之时,这样的农资执法很有必要。
近年来,国家下大力气在农资领域打假,但仍有不法分子盯住这一市场,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有的不法分子流窜作案,在农村摆摊兜售没有包装和标签的低价散装种子;还有人冒用品种编号进行虚假宣传,诱导农民上当受骗。
对农民来说,一旦买到假种子,一季的心血和收成就泡了汤。不仅如此,假种子还损害了正规育种机构的权益,影响种业品牌的口碑,让种业市场滋生“劣币驱逐良币”风险。因此,对于这种坑农害农、破坏市场的违法行为,执法部门要常打严打,及时堵住相关漏洞。
眼下正值夏种夏管的关键时节,有关部门尤其要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具体来说,要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和种子质量抽检频次,震慑违法分子,让他们不敢制假售假。对“顶风作案”的违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重罚一起,整顿和净化种业市场,确保夏播用种安全。此外,还要帮助买到伪劣农资的农民做好维权,同时引导他们提高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