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在新疆库尔勒组织召开2023年全国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
7月11—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组织召开了2023年全国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会议交流了玉米、中晚稻和马铃薯重大病虫害前期发生动态和发生特点,重点分析和研判了下半年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安排部署了秋粮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此外,还首次开展了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设备现场比试。
会商分析,预计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3亿亩次,其中虫害5.8亿亩次、病害2.5亿亩次;草地贪夜蛾、三代粘虫、棉铃虫等迁飞性害虫对玉米生产威胁大,大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中晚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5亿亩次,其中虫害6.6亿亩次、病害2.9亿亩次;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在大部稻区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中等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在东北、西北和华北主产区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78万亩。
为落实好新发布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技术参数与性能要求》(农业行业标准NY/T 4182-2022),会议安排了现场比试环节。在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陆宴辉为组长的评价专家组把关指导和与会代表的共同监督下,来自8家企业的11台智能化监测设备,进行了图像自动识别与自动计数准确率、性诱诱虫能力和自动计数准确率等多项比试。通过“标准统一公开、过程严格公平、结果清楚公正”的现场比试,比出了各家监测设备的优势和不足,引发了产学研推用全链条的关注和思考,探索出一条以实效检验评价监测设备性能、以技术引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路径。
会议要求,要立足减损增产,突出抓好病虫害监测预警等防灾减灾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努力实现“以秋补夏”,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针对草地贪夜蛾、草地螟、水稻“两迁害虫”和稻瘟病、玉米南方锈病、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重发突发的严峻形势,全国测报体系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明确责任、强化担当,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优良作风,全力以赴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同时,要以相关标准为衡量依据,运用好此次智能化监测设备现场比试的结果,按照先进、适用、实用的原则,选好配好病虫监测仪器设备,建设好田间监测点,继续推动测报工作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发展。
全国秋粮主产区的29个省级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以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林科学院植保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象中心等科研教学单位专家参加会议。全国农技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树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晶,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副州长巴岱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