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
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挂牌仪式
在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举行
我国首个用于作物诱变育种的电子加速器
安装调试完成
并在该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聘请中国农科院原院长翟虎渠担任首席科学家。该装置通过电子束和射线对种质进行改良与创新,经测试,其诱变时间、剂量可控、可重复,诱变效果明显,对种子诱变机率和选育效率大幅提高,实验室的创建有望为中国乃至世界育种产业的发展开辟全新领域,是三亚大力推动建设“南繁硅谷”的又一重要成果。
诱变后的种苗,长势喜人。
种质创新是育种的基础,在近现代的育种过程中,创新变异的手段包括人工杂交、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等诱变方式,往往存在不可控、效率低的问题。电子加速器可通过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和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具有相对生物学效应高、突变谱广、突变率高、诱变后代稳定快、诱发变异新品种选育周期短的特点,非常适合我国植物诱变育种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启动仪式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共同签署了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合作共建协议。
新闻多一点
电子加速器为南繁育种“提速”
8月28日上午,在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里,电子加速器正在运行,工作人员正在操作仪器对16份不同状态、不同品种的实验材料进行辐照。育苗架上,经过电子加速器诱变的种苗表现出了不同性状,与其他组对比明显。
推动种业振兴,种质资源是基础,种质创新是出路,抓种质创新就是抓粮食安全。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创造性地利用电子加速器进行辐射诱变育种,将大大提高诱变和选择效率。这种安全快捷、绿色环保、精准可控的数字化诱变育种平台的启用,将对我国种质创新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实验室里,实验员任杰边操作机器边告诉记者,目前该实验室主要开展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实验,主要有大豆、小麦、玉米等蔬菜瓜果,通过电子加速器产生X射线,对种子种苗进行照射,射线能够打断植物和种苗之间的DNA链条,加速育种的时间周期,传统育种需要3到5年时间进行一个选育自然变异,通过电子加速器可加速育种。
实验室建设的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装置,和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具有相对生物学效应高、突变谱广、突变率高、诱变后代稳定快、诱发变异新品种选育周期短的特点,且安全性高,不产生环境污染,方便在实验室部署,非常适合我国植物诱变育种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经过电子加速器进行诱变处理后的种苗还将进行基因比对和工厂化选育,最后留下有育种价值的变异体苗。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每天可处理8000株苗,如持续实验,每年约能产生30异株。若每年从1万份材料中提取1份为育种可用变异材料,每年可为育种者提供300份以上的新材料。
“要发展现代种业,需要提高种业科技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将开辟种业的新天地。”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育种首先要创新好的种子,进而育成大品种服务于生产,为现代农业及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服务。
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聘请中国农科院原院长翟虎渠担任首席科学家,由企业投资2000万元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海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建设全国首台运用于农业诱变育种的电子加速器装置。实验室选址于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建筑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并搭建全套辐射育种平台。
“以前我们实现一个诱变的品种并不容易,现在用电子加速器控制它的强度和时间,控制种子的分子结构,就可以把它改变。电子加速器的工作效率保守估计能够提高100倍以上,有利于做好育种服务。”翟虎渠说。
(来源:三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