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种子”脱颖而出
——国家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观摩暨品种试验培训班侧记
2023年9月20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国家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观摩暨品种试验培训班观摩活动现场。
眼下,玉米丰收在望。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金黄的玉米田连绵成片,长势喜人。
为贯彻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落实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工作安排,展示推介我国玉米品种创新最新成果,9月8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简称全国农技中心)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举办国家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观摩暨品种试验培训班。活动现场,共展示优良玉米新品种305个,分别包含新品种核心展示、种植密度对比展示、高产竞赛展示、区域性集中展示等不同区块,展示观摩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玉米新品种试验推广、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等450余位业内人士。
“本次活动,是我国玉米品种最新创新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大比武。”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刘信表示,希望通过展示评价与示范观摩,让一批批“金种子”脱颖而出,把突破性优良新品种送进亿万农民家。
新优品种田间“比武”
吉林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成为玉米新品种展示评价、示范推介的重要平台。
活动当天,在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湾沟村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里人头攒动。步入田间,一行行排列整齐的玉米植株挺拔直立,仿佛列队整齐的士兵,等待人们的检阅。
在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区,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杨洪明告诉记者,区域内共展出来自20个企业的25个品种,均为近3年审定和部分进入生产试验的优良品种。在宣传推介过程中,展示田间设置了品种标牌。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观摩开放日活动,除展示推介外,还对示范品种进行了考察鉴评及产量初测。
“此次主要从综合表现、耐密抗倒、抗病稳产等方面开展评价,初评来看,一批品种表现十分突出。”杨洪明表示,展示品种代表了东华北区玉米品种选育水平和发展方向,将在推动我国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今年,全国农技中心在东华北春玉米区,吉林、辽宁、内蒙古3省区设置7个核心展示点,进行区域新品种联合展示宣传。创立了“全国品种全国比”的工作理念,建立了品种“大浪淘沙”机制,有力推动了品种更新换代,为农民打造最可信赖的“看禾选种”展示平台。
把优良品种遴选出来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取得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农业农村部部署实施了种业振兴五大行动。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品种。
“开展新品种展示评价,是遴选推介优良品种的有效手段,是指导服务农民科学选种的重要平台,是实施品种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水平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管理处处长陶伟国表示。
近年来,各级种业管理部门共同打造农民选用良种、企业营销良种、管理部门推介良种的共享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已建成了由120个国家展示基地和1300多个地方展示点构成的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网络,线上线下观摩人数近千万人次,每年遴选推出一批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好品种,部分品种已纳入了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切实促进好品种、大品种脱颖而出。
陶伟国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坚持全国一体化谋划设计,加快完善空间布局合理、覆盖作物种类齐全、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网络,优化品种筛选评价标准方法,加大优良品种宣传推介,尽快将增产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各地要充分利用共享服务平台,系统筛选评价优良品种,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要注重综合性状均衡发展
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力争进一步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那育种环节的下一步方向在哪里?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指出,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将对品种的综合性状提出更高要求。“比如抗倒、抗旱、耐涝、耐密等特性,缺一不可。此外,基础性状过关,农艺性状也绝不能拖后腿。”要做到这些,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改造,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在各项优异性状间达到平衡,才能充分发挥产量潜力。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中国农科院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新海指出,下一步,要提高良种对玉米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需健全种业发展政策,加强玉米育种的基础源头创新、工程化技术、原创种质创制和高产耐密宜机收新品种培育,才能有力支撑我国高水平玉米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玉米产能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