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黑龙江省耐盐碱水稻产量实现新突破 实测亩产508.6公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2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周静  浏览次数:386
 
  21日,黑龙江安达市先源乡八里岗村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示范基地传来好消息:耐盐碱水稻品种“龙稻21”实测亩产508.6公斤。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早熟耐盐碱水稻品种产量实现新突破。 
 
  测产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钱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柏连阳,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占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正伟等11位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选取长势均匀、有代表性的田块,现场检测了pH值后,立即开始收割。1小时后,科技人员对收获的水稻进行了称重和水分测试,最后经过缜密计算,测产专家组组长钱前院士现场宣布:“实收田块土壤pH值为9,实收面积2206平方米,扣除杂质和含水量后,最后亩产508.6公斤。”话音一落,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现场最高兴的是种植户刘宏亮,“这盐碱地,我试种过20来个品种,都不行。后来专家帮我挑的这个‘龙稻21’,刚开始试种了300亩,发现这品种非常适合盐碱地,去年种了1000亩,今年就种了3000亩。‘龙稻21’不仅产量高,米饭口感也好,米可好卖了。”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好种才能产好粮。这么高产的品种为盐碱地水稻大面积推广示范奠定了坚实基础。”钱前说。 
 
  柏连阳院士看中的也是这个品种的推广潜力,“全国盐碱地面积比较大,其中具备种植水稻条件的有一亿亩地。每亩不用产到这么高,如果能达到300公斤,那就相当于多出湖南省一年的产量。” 
 
  “没想到,真的出乎意料!产量能这么高!”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唐文帮连连惊叹。 
 
  省农科院副院长、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主任来永才研究员认为,盐碱地产粮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得益于科研人员在长期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过程中,筛选出来好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比如提高插秧密度,用酸性肥料做底肥。 
 
  对此,唐文帮也非常认同,“盐碱地要通过品种、肥料及其他技术进行改良,才能达到差不多的产量水平。而且种耐盐碱水稻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改良方法。多种几年,盐碱地就会变成丰产田、增收田。” 
 
  “这是真正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柏连阳表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研究中心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造盐碱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双向发力,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