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测产,‘渝香优8133’示范片算术平均亩产 666.7 公斤,较当地非示范片显著增产。”日前,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农业科研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四川省梓潼县稻麦轮作——高品质全香型杂交水稻‘渝香优8133’绿色轻简高效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
在梓潼县文昌镇连枝村,专家组听取了示范片的实施情况汇报,现场查看了130亩“渝香优8133”示范片的田间长势,随机选取3个代表性田块,采用机收测产的方式,进行了实产验收。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示范片针对稻油轮作区水稻优质丰产的需求,选用高食味品质的丰产稳产型杂交水稻新品种“渝香优 8133”,配套适期播种、叠盘暗化催芽、麦后毯苗机插、侧深施肥、穗粒肥高效施用以及病虫害无人机统防统治等技术,如期实现了优质丰产。同时,与当地其他品种比较,“渝香优8133”示范片大面积长势均衡,熟期转色良好,无倒伏和病虫害发生。
水稻是川渝地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00万亩左右,但受水稻分蘖拔节期弱光高湿和灌浆结实期高温伏旱等特殊生境的制约,川渝地区水稻很难实现优质高产。
开展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攻关,就成了长期活跃在川渝水稻生产一线的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渝优水稻团队的攻坚任务。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育,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渝优水稻团队于2006年选育出了重庆高温伏旱区首个集“好吃”(食味品质佳)、“好看”(外观米质优)、“高商品率”(加工品质好)于一体的国颁二级高品质杂交稻品种“渝香203”,并先后10次通过国家及省市审(认)定,连续13年入选重庆市杂交水稻主导品种,在重庆、四川等省市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这之后的十余年,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渝优水稻团队行而不辍,用“渝香203”品种的亲本恢复系与新创制的“渝香813A”配组,于2020年成功选育出了“渝香203”品种食味品质升级版“渝香优8133”。该产品先后获得重庆市第二届水稻优质品种食味鉴评嘉年华金奖、全国第四届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金奖鉴评入围名单等殊荣。
“与‘渝香203’相比,‘渝香优8133’的结实率显著提升,丰产稳产性更好,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8千克,比对照‘渝香203’增产4.5%。品质指标方面,在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以及食味口感等指标上显著提升,部分指标已达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等。”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姚雄介绍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构建高效协作、错位发展、相互融合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推动川渝涪江流域优质杂交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与四川省梓潼县合作,以“渝香优8133”新品种为载体,在梓潼县文昌镇连枝村成功开展了百亩机械化生产示范,支撑“梓潼贡米”产业发展。
“今年总产预计可达到1.7万斤,大米售价可达到5元一斤,收入比普通大米更可观。”种植大户张荣鸿流转了1000多亩水田,今年首次试种“渝香优8133”品种130亩,看着田间金色稻浪翻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虽然是第一次种植“渝香优8133”,但张荣鸿并不担心,因为背后有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提供科技支撑。针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长江上游及西部地区水稻生产的立地条件、耕作制度等实际,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渝优水稻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以“渝香优8133”品种为载体的机械化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技术,助推了该品种的产业化应用。
近三年来,“渝香优8133”作为高品质杂交水稻主推品种,在川渝水稻主产区特别是高山贡米区、沿江再生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多次创造了高品质水稻亩产700公斤的高产典型,成功打造了“酉阳800”“天生云阳”等区域公共品牌,有力支撑了重庆及西部乡村振兴。2023年,“渝香优8133”品种顺利通过四川省、贵州省引种备案,产业化应用加速落地。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渝优水稻团队自主研发的优良杂交水稻品种已有30余个,在重庆、四川、贵州、江西等省市年推广应用超过300万亩,为重庆南川金佛山贡米、黔江马喇湖大米、奉节夔门红土大米,贵州海龙贡米,四川黄龙贡米等全国知名大米品牌提供了原料品种支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