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小站稻收割季,津南大地一派丰收美景。您知道吗?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天津小站稻,其种籽(津原U99、天隆优619、金稻919、津育粳22、津川1号等)将与其他中华大地上的其他优秀种籽一起,被收入“数字种质库”——这一国家作物种质库,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腾讯共同打造的。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2023腾讯科学WE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作物种质库主任钱前分享了“数字种质库”计划,该计划利用3D建模等数字技术,将国家作物种质库全品类种质资源数字化扫描,三维动态呈现。
此项致力于助力农业科研和公众科普的公益作品,不仅能让公众通过零距离全息交互,了解我国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生物育种前沿技术,提升社会对农业科学的认知和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关注;其通过数字技术高保真三维还原植物生长全过程,对科学家研究植物生长规律、优化种植条件、培育新品种具有科研价值。
农业科学历经百余年创新,维系着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社会的稳定繁荣。钱前现场回顾了我国水稻育种历经三次技术飞跃,创造性引领水稻单产提升的科学突破。
“种质创新是育种的灵魂。”钱前认为,“当下种业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种源创新效率,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推动育种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我国种质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育种创新优势。”
种质资源被誉为推动农业发展的“芯片”。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国家级种质库,在几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存各类农作物种子46万余份。此次发布的“数字种质库”还将展示太空水稻“小薇”等10种作物从萌发到结实的全程动态三维影像,让公众不受时空限制,观察种子生长全生命周期状况,细致感受和深入探索种子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