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开幕,在大豆板块黑龙江展区,黑龙江省展示了高蛋白、高油、兼用、高产和推广面积最大五类大豆品种,充分展现近年来全省良种发展水平。此次博览会的召开得到了黑龙江省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高油品种——合农77。脂肪含量24.13%,黑龙江省首批脂肪含量超24.0%的大豆品种,大面积生产具有亩产300公斤潜力。高蛋白品种——绥农76。蛋白质含量46.78%,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主栽品种,适合加工大豆分离蛋白、豆乳、豆干等豆制品。兼用型品种——黑农88。蛋脂和64.68%,具有高产、抗病特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高产品种——合农71。2019年在新疆创亩产447.47公斤全国大豆高产纪录;2022年在黑龙江创亩产341.6公斤东北大豆单产纪录。目前推广面积最大品种——黑河43号。早熟、稳产,年最大推广面积901万亩,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
划时代的大豆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回望种业发展历史,以中国大豆泰斗王金陵,大豆育种家王连铮、刘忠堂等为代表的大豆科学家,在育种、栽培等领域不懈深耕奋斗,育成东农36、黑农26、合丰25、绥农14、黑河43等一批划时代大豆品种,探索出“大垄密植”“垄三”等高产栽培模式,推动大豆单产不断提高、品质不断提升。
其中,东农36作为黑龙江省超早熟高蛋白品种,其育成打破了中国高纬度大豆栽培的禁区,使中国大豆生产北界向北推进了100多公里。合丰25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应用时间最长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1987-1998年连续11年年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1984-2011年累计种植面积1.8亿亩以上。
为种业插上科技翅膀
科技创新始终贯穿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全过程,目前,全省建有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种质改良分中心、中国农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平台20余个,现有大豆科研人员600余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大豆产业科技体系。
作为拥有中国种子行业首批3A级信用企业、农业农村部首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等诸多荣誉的北大荒农垦集团垦丰种业,是黑龙江省种业科技创新当之无愧的“龙头”,建有农业农村部大豆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育种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突破性新品种选育为目标,垦丰种业开展“卡脖子”育种技术攻关,先后引进多位海外高端研发人才、资深育种专家,构建大豆专业研发团队14个、研发人员393人。近五年,累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4项;累积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08个,获新品种权120个。目前,垦丰种业大力建设生物育种研发中心,配备世界一流设备,带动和服务全省16家科研单位和种企,为全力助推龙江大豆振兴贡献力量。
保好种、育新种、繁良种、推优种同步推进
2022年以来,黑龙江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种业创新发展资金3亿元,支持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建成寒带作物及大豆种质资源库,全省保存大豆种质资源近3万份。培育了合农71、黑农87等一批高产优质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平均40%和20%以上,最高达49.24%和24.16%,当家品种“黑河43”年最大推广面积901万亩,拳头品种“合农71”小面积实收亩产341.6公斤,创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纪录。大豆常年繁种超过400万亩,年良种生产能力达6亿公斤以上,繁种面积和生产能力均占全国70%以上。
作为国家首批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五大连池良种繁育基地面积常年稳定在120万亩以上,2023年达到162万亩,年产大豆良种15万吨以上、销售额达10亿元,占全省大豆用种量的40%。围绕大豆种子产业科技创新关键领域,五大连池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建设大豆种子综合服务中心、大豆育种创新研发中心,为科研人员搭建平台,开展大豆抗逆抗病、表型鉴定、生物育种等领域研发,2023年中心入驻种子企业育种专家团队11个。全市15家种业共繁育大豆品种195个,拥有大豆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69个。
截至2023年,黑龙江省累计选育大豆品种952个,育成品种确保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用种自育100%,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做到“种龙江豆,用龙江种”。品种的更新换代,对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单产和总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以及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推动黑龙江省大豆产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