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自主创新 优良品种领“鲜”
——2023年全国(建瓯)鲜食玉米产业大会暨福建省鲜食玉米发展大会侧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倩倩 2023年11月22日
竹林绕水,白雾升腾。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前,100多亩鲜食玉米田在眼前呈现。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国家农作物品种(建瓯)展示评价基地里,一株株笔直挺立的玉米树起丰收的旗帜。
鲜食玉米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以其低脂肪、高纤维、多营养的特点,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轻食产品之一。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2022年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突破2500万亩,优质鲜食玉米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为进一步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落实种业振兴具体举措,稳定粮食生产,11月20-23日,中国种子协会、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南平市人民政府、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在建瓯市举办2023年全国(建瓯)鲜食玉米产业大会暨福建省鲜食玉米发展大会,对来自全国近90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近千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展示,田间展示面积约108亩。其中,近600个品种参与优质鲜食玉米品种评选。
在品种评审现场,21位专家对这些鲜食玉米品种进行评审。选择一穗剥开,嫩黄和黑紫的玉米籽粒相间分布,颗颗分明。“这个品种整齐度很好”“这个品种抗病性应该不错”“这个味道更鲜甜”……田里不时传来称赞的声音。专家们根据田间一致性、整齐度、抗病性和抗逆性等进行综合评价,从产量、果穗外观、籽粒外观、糯性、甜度等方面排序打分,最终评选出40个优秀品种。
大会期间举办了鲜食玉米学术交流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聚焦鲜食玉米育种、育苗新技术等话题,探讨鲜食玉米种业的前景。“邀请育种、栽培、生产、流通、加工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与,共同研究和探讨有关问题,能够对促进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表示,大会内容丰富精彩,横跨鲜食玉米全产业,对推进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福建省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介绍,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常年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福建特色鲜食玉米产业正是依托这样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逐渐发展起来的。截至2022年,全省累计国审鲜食玉米品种20个、省审55个,种植面积达60万亩。
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青储玉米和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福建省先后出台了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实施意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若干措施、“十四五”福建省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支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目前,已收集鉴定鲜食玉米资源3000余份,创建中间材料500余份、高配合力材料100余份,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品种创新提供了资源支撑。
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离不开优异新品种。福建省级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以上,组织开展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核心种源攻关、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支持鲜食玉米育种创新。“‘闽甜6855’成为东南冬种区主导品种;‘雪甜7401’开创生食鲜食玉米新品类,成为水果玉米标杆品种;‘万农甜糯158’已是我国东南、西南、黄淮海同类型主推品种之一。”赵杰樑介绍。
企业是集聚资源要素、推动种业振兴的重要力量。福建省设立种企扶优专项资金,开展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认定,通过加快产学研融合,推进鲜食玉米种子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种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涌现出万农高科、华泰五谷、园旺元种业等一批鲜食玉米领军企业。
据介绍,福建省种业企业每年为全国提供鲜食玉米种子量300万公斤左右,占全国份额的10%-15%,其中生食白甜水果玉米等高端水果玉米种子供应量占全国65%以上,已经形成福建鲜食玉米品种品牌。
记者在建瓯市东游镇万亩高质玉米示范基地看到,玉米行列整齐,丰收在望。近年来,东游镇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成果转化的通道,与福建省农科院合作成立玉米种业产业研究院,在种质资源、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展开技术攻关。通过基地示范带动,现在全镇约有3000户玉米种植户,约占全镇农户总数的1/3;本地选育的鲜食玉米品种“泰鲜甜1号”“泰鲜甜2号”,每年可助农增收30%以上。
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表示,福建鲜食玉米品种科研创新硕果累累,系列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福建省在鲜食玉米发展上取得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目前,我省鲜食玉米产量达66万吨,总产值超过16亿元,已成为一些市县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赵杰樑告诉记者,下一步,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创制一批优异育种材料;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引导育种创新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进一步拓展深加工领域,推动福建鲜食玉米产业区域聚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