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水稻啦!”随着收割的口号响起,收割机发出轰鸣声,缓缓驶入素有“北方水稻第一田”的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稻田,200亩水稻开镰收割,预计总产量超50吨。
走进前鲁各庄村稻田,成片的金黄映入眼帘,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一阵微风吹来,掀起层层稻浪。收割机在田间轰鸣穿梭,稻穗不断被卷入机器,切割、脱粒等工序一气呵成,一粒粒金灿灿的稻谷尽收“囊中”,一派丰收景象。
北小营镇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这里是张堪水稻种植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北方区域种植水稻的发源地,出产的稻米曾是“贡米”,还有“三伸腰”的美称。“所谓‘三伸腰’,是指米饭晾干后再次蒸煮,如此反复每回锅一次,米就长一点,但口感如初。”北京箭杆河边农业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晓辉介绍,2016年,“三伸腰”稻米种植技艺入选了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的水稻都是原稻种,目前大范围种植的水稻品种‘越富’是北方最古老的水稻品种,也被称为‘张堪水稻’。”刘晓辉表示。
水稻采取“鸭稻共生”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每年5月开始,水稻开始育种,鸭子破壳而出,鸭子们伴随水稻共同成长,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用鸭粪施肥,稻田为鸭子提供食物和生活、栖息的场所。两者相得益彰,营造了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共生。
“水稻种植一直是北小营镇的农业特色产业,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张堪水稻)还曾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近年来,我们举办了多届水稻插秧节、收割节,并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社会大课堂等形式向市民讲解‘三伸腰’水稻发展历史、体验农耕文化。接下来,北小营镇将策划更多活动,不断扩大‘三伸腰’水稻和张堪文化的影响力。”北小营镇市民活动中心负责人张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