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35斗 ,作者陈欣雨
从“春雨惊春清谷天”到“冬雪雪冬小大寒”,我们在如流水般涌动的岁月长河中又共同走过一程。在春种、夏生、秋收、冬藏的时光更迭中,我国的种业在过去的一年中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导 语
这一程,“种业振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这一程,资本市场频频出手,科技创新型种业企业受到持续关注;
这一程,我国颁发了第一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
这一程,多个转基因农作物正式获批,生物育种产业化迎来重大变革;
……
这一年,种业从业者们一直砥砺前行,穿过分子育种实验室,穿过田间的试验地,带来了2023的种业变化和希望。
种业在资本市场“长青”,2023年吸金超50亿元
资本动态是评判行业发展最灵敏的“风向标”。据35斗统计数据,2023年,种业市场共发生25起投融资事件,流入资金超50亿元。其中,数额最大的一笔投资来自Public Investment Fund Asia Division(沙特主权财富基金亚洲区)在2023年6月对国联水产进行的投资,约40亿元。
图:2023年来我国育种赛道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如有错漏,欢迎联系作者进行更正或补充)
创新企业依旧受到投资方的青睐。其间,一年融资两次的博瑞迪,发展势头强劲;在基因编辑领域大放异彩的齐禾生科完成的超亿元融资,为生物育种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获得厚新健投投资的未米生物成为了种业发展的新星;中农种源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基因编辑技术为中国生猪产业带来的光明未来。
从投资品类来看,作物育种热度明显高于动物育种,上述表格中,近三分之二的获投企业主业都集中在作物育种上。究其原因也很好理解,其一,作物育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基础。随着人口增长、饮食结构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作物育种面临着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营养、抗逆等多重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而动物育种受到消费者偏好、动物福利、疫情防控等因素的制约,发展较为受限。其二,作物育种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作物育种发展经历了从传统育种到分子育种,再到转基因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的演变,育种效率和精准度不断提高。而动物育种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育种方法,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杂交育种等,技术创新和突破不够。
图:2023年来我国育种赛道兼并重组情况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如有错漏,欢迎联系作者进行更正或补充)
2023年,兼并重组事件频发,汇聚企业发展强大合力。作为种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并购种业企业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目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2月,隆平高科收购福建科力种业51%股权,此举对提升隆平高科水稻种子产业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有极大裨益。4月,荃银高科并购新纪元种业,借助新纪元种业的品种资源、研发团队和市场网络,增强荃银高科的玉米育种水平和市场份额。10月,艾迪晶并购劲豆种业,推动生物技术落地田间应用,真正实现了生物科技与田间的应用零距离。
回顾全球种业发展历程,兼并重组是种企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汇集优质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也是推动我国种业行稳致远的发展关键一招。
图:2023年来我国种业企业上市情况一览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如有错漏,欢迎联系作者进行更正或补充)
2023年成功敲响IPO钟声种业企业数量相较于去年明显上升。35斗去年发布的《种业创新这一年,创投资金流入超30亿,“AI+育种”“数据+育种”风口渐成【2022年年度盘点】》种业创新这一年,创投资金流入超30亿,“AI+育种”“数据+育种”风口渐成【2022年年度盘点】一文中表明,2022年间,仅秋乐种业和绿亨科技IPO成功。2023年,皖垦种业新三板上市,德康农牧港交所上市,康农种业成功IPO,华农伟业实现新三板挂牌。2023年,我国种业赛道在IPO企业的数量上实现了翻番,种业行业资本化正经历“升温”。
基因编辑、转基因迎来政策利好,助力种业跑出“加速度”
与民众“谈转基因色变”的态度不同,我国早在上世纪就开始布局转基因赛道。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863高技术研究,到90年代启动的973基础研究,我国先后对棉花、水稻、大豆等作物转基因研发工作进行部署。
#1997年,我国批准转基因抗虫棉花和转基因抗病烟草进行商业化种植。
#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培育出的“华农1号”木瓜获农业部颁发安全性证书。
#2008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正式启动。
#2009年,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华恢1号”“Bt汕优63”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发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获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
#2022年,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启动实施,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进展顺利。同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2年第一批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拜耳作物科学、科迪华、巴斯夫等生产的21项转基因作物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批准。
#2023年1月13日, 农业农村部发布 《2022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二)》,来自隆平高科、杭州瑞丰等企业研发的共计38个玉米、大豆等品种获批。
#2023年12月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732号公告,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共计51项转基因品种经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
从一年颁布寥寥数个的安全证书,到2023年数十项转基因品种的审定通过,经过数十年慎之又慎的试验和验证,我国在转基因品种的推广方面已然迈出了重要一步。
按照“非食用—食用”的发展路径,经过了层层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定,转基因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已然成为推动转基因产业化的重要举措。12月26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739号挂网,批准发放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伴随着许可证的发放,我国种企面向市场销售的最后一道关卡正式宣告被解锁,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基本尘埃落定。
将目光投向基因编辑领域,作为生命科学发展迅速的重要研究领域,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使得生物体的遗传改造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作物的改良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人多、地少,旱涝、病虫灾害频发等现象亟待解决,以科技创新手段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势在必行。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正式颁发,授予国内基因编辑技术企业山东舜丰生物研发的高油酸大豆。第一张安全证书的落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田间满溢生机的高油酸大豆,也播种下了基因编辑产业的希望。
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是育种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是必须抢占的新领域新赛道。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生物育种政策,如《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 (试行)》等,旨在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国,推动生物育种高质量发展,为生物育种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激励。
图:近年来我国基因编辑相关文件/政策一览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如有错漏,欢迎联系作者进行更正或补充)
在政策的支持下,种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政策的东方已经吹来,现在,手中紧握种业发展接力棒的种企们,可以全力冲刺了。
步履坚实,育种创新、打假维权,种业振兴一直在路上
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对于种业的科技创新,我国也给予了一以贯之的重视。在各方的努力下,2023年,我国的种业创新硕果累累。
图:2023年我国相关种业成果一览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如有错漏,欢迎联系作者进行更正或补充)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起点和基石,只有对种质资源有深入理解后,才能结合技术进行育种。为此,我国自2021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我国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家底。
今年2月以来,农业农村部陆续5批召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验收工作。在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已基本完成任务,目前征集和收集到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12.4万份,覆盖我国3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2323个县(市、区、旗、生态区)的普查征集和679个县(市、区、旗、生态区)的调查收集。在此基础上,以技术绘就种业发展的蓝图,定能助力我国种业的一方宏图伟业。
要真正激发种业创新活力,更好推进现代种业发展,还需要实现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强强联合,以及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阵型、布局国家级种业基地、强化种业创新攻关……都是种业发展所不可缺失的力量。
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阵型是我国构建的一种产业创新体系,目的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育种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形成航母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三种类型 。2023年,我国加快了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阵型的构建,开展了种业企业扶优行动,支持企业开展育繁推一体化和产学研结合的育种创新 。
国家级种业基地的建设是是提高种子质量和供应能力,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的强大保障。2023年,我国加快了国家级种业基地的布局建设,加强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推动实施种子质量认证,提升了种业基地的综合效益 。
对于种子的“最后一公里”,我国也丝毫未松懈。针对套牌种子、制售假劣种子等恶劣现象,相关部门重拳出击。2023年4月,最高法发布第三批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同月,农业农村部与最高人民法院在海南省三亚市联合举办全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班……保障维护种企合法权益。
在品种的推广上,2023年3月,《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的发布从当前农业生产紧迫需求出发,帮助指导农民科学选种、正确用种。也为种业工作者日后的前进方向提供了指引。
来源 | 35斗 作者 | 陈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