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
从2023年10月17日到12月26日
两个多月时间,
终于通过所有“关卡”
进入销售环节,
在2024年春天,
转基因种子即将正式播种。
他曾任德国科沃施中国区总经理,
深耕玉米、甜菜、油菜和向日葵等作物产业多年,
对种业产业现状与发展有独特见解。
他对转基因玉米产业有着怎样的思考?
国际化种业企业在我国有什么特点?
2024年,他将会更关注行业中的
哪些方面?
本期问大咖邀请嘉宾
原德国科沃施中国区总经理
周伟
Q1
2023年,谈谈您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
周伟:
1、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正式落地,具体表现为2023年10月及11月转基因玉米及大豆品种审定证书的公示及批准,以及2023年12月转基因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的颁发。这是行业正式进入生物育种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2、行业整合步伐持续加快。龙头种企的的并购重组持续进行:国投集团、先正达、大北农等加速产业并购步伐。
Q2
国际化种业企业在中国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周伟:
1)从市场角度来看,国际化种业在中国部分细分市场占据优势,特别是春播区和热带区域,以玉米种业为例:
春播玉米区:早熟与极早熟是以德法系为主,中熟及中早熟是美系的天下,中晚熟就是国内国外品种平分秋色了。
热带玉米区:正大、中种国际仍然占据着前两名的地位。
但是,在春播晚熟区以及单一熟期面积最大的黄淮海玉米区域内,国内种企仍然是绝对主导。
2)从生物育种产业化来看,国际化种业在中国由于相关政策的限制,仍然是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
Q3
从企业角度,如何提升品种生命力?
周伟:
1、品种研发的持续创新。只有在大田产量、制种产量、综合抗性、满足下游需求和轻简化种植等方面真正取得突破的品种,才能具备长久的生命力。所以研发创新要从这些角度去攻关。
2、种子质量的保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同样的种子或者差异化不大的品种之间,种子质量的差异就是种企及品种生命力的体现。
历史上,先玉335的单粒播种的推广是基于种子质量的基础,郑单958同一个品种不同企业之间的价格不同也是基于种子质量的差异。
而在当下品种众多的格局下,市场基本不会给企业和品种第二次的机会,所以种子质量从始至终的优异性是保证品种以及企业生命力的必要条件。
我所熟悉的先锋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先正达、垦丰种业、垦丰科沃施种业以及新疆华西种业等等都将产品质量持续保持优异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和管理目标。
Q4
对中国种子企业走向世界,有什么建议?
周伟:
1、发挥我们的品种优势:比如说杂交水稻种子、部分有优势的蔬菜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2、其他国家种业法规的研究和学习:“兵马未动,政策及风险研判先行”。比如当地的审定或者登记制度、进出口审批、税收及用工政策、外汇管理政策、投资负面清单、当地政治军事环境等等的事先学习及研究。
3、注重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品种及自交系的保护需要在充分研究当地政策后,第一时间申请。
4、寻找诚信的海外合作伙伴:就像外资企业在中国找合作伙伴一样,种企出海过程中,选择好的合作伙伴能够大大助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国内监管部门适当放宽进出口审批手续及时间。
Q5
转基因玉米种子正式获批上市,您认为会对市场带来什么影响,种植面积会有爆发性增长吗?
周伟:
中短期来看:
转基因玉米种子仍然在“稳慎有序推广”的方针指导下进行。比如制种区域,推广区域等等的指导及规范都是这一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
长远来看:
转基因抗虫性状起到的“虫口夺粮”效果对我国粮食单产的提高是会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同时,抗虫用药量的减少,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效果更加显著,是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环境保护的。还有就是,同一除草剂在避免玉米大豆轮作时药害的减少,也会带来相应效益的增加和耕作的轻简化。
Q6
对于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是否需要搭“顺风车”?有什么好的合作方式值得推荐?
周伟:
是需要搭“顺风车”的。
科企合作。国家鼓励科企合作。企业在这个方面要更加主动,积极促进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企业也要将市场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地反馈给科研机构。
Q7
从德国及其他国家经验来看,转基因种植在生态环境安全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周伟:
德国及欧盟的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允许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但是跨国公司在北美及南美地区的转基因研发及种植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性状转化过程质量的控制及最优转化版本的选择;
2、昆虫庇护所的设立;随着转基因作物渗透率的提高, 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应尽快颁布和实施。
3、避免出现“超级杂草”。
Q8
未来五年,您预测生物育种技术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您认为2024年的转基因技术将呈现怎样的特征?
周伟:
1、转基因方面:
从目前的抗鳞翅目昆虫向抗虫谱更广的方向转变,比如抗鞘翅目等等。
从抗草甘膦、草胺膦向抗更多种除草剂的方向转变。
从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来看,新批准的转基因性状要具备新颖性,避免低水平重复。
2、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方兴未艾。目前基因编辑已经在提高抗病性、改良作物品种及品质、改进作物种植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记者 | 程楚
海报 | 肖艾琦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