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2024年水稻春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4-01  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329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

      一、东北寒地单季稻区

      包括黑龙江省全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部分县(区、旗、场)。

      (一)栽培管理

      1、选用抗寒性强,大穗和抗倒伏能力强的粳稻品种。

      2、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通常在4月15—25日播种。一般在5月15—25日,水稻秧苗3叶1心时移栽。

      3、人工插秧行穴距为30厘米×13.2厘米或33厘米×13.2厘米,每穴3—5株基本苗;机插秧行穴距为30厘米×14厘米或30厘米×12厘米,每穴4—6株基本苗。大穗型品种(穗粒数90—100)适当稀插,每亩株数5万—7万;穗数型品种(穗粒数75—85)适当密植,每亩株数6万—8万,插深不超过2厘米。插秧后及时补苗,确保基本苗数。

      (二)施肥原则

      1、根据测土结果,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减少基蘖肥施氮量,拔节期穗肥施氮比例增加到30%左右。

      2、建议秸秆还田与化肥科学配施,连续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穗肥氮用量10%,钾肥减少30%—50%。

      3、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建议施用含锌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提高水稻低温抗性。

      4、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基肥选用普钙,追肥宜采用硫酸铵,少用或不用尿素。

      5、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也可以插秧一次侧深施含缓控释肥料的掺混肥,减少施肥次数并保证施肥效果。没有插秧同步施肥机的农户,基肥施用后旱旋耕,实现全层施肥;追肥前田面落干约3天,实现以水带肥。

      6、根据水稻长势调整追肥施用,实现精准施肥。

      (三)施肥建议

      1、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推荐含控释养分26-11-16(N-P2O5-K2O)配方;基蘖同时侧深施推荐20-14-12(N-P2O5-K2O)配方;非侧深施肥推荐14-16-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按产量水平科学施肥

      (1)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下,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地块施用配方肥23—28公斤/亩;基蘖同施地块施用配方肥20—25公斤/亩;非侧深施肥田块施用配方肥18—23公斤/亩,施肥后旋耕土壤实现全层施肥,分蘖肥硫酸铵3—5公斤/亩,配施尿素2—3公斤/亩。

      (2)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地块施用配方肥25—30公斤/亩;基蘖同施地块施用配方肥24—28公斤/亩;非侧深施肥田块施用配方肥23—29公斤/亩,施肥后旋耕土壤实现全层施肥,分蘖肥施用含锌硫酸铵3—5公斤/亩,配施尿素2—4公斤/亩。

      3、诊断施用蘖肥和穗肥

      (1)蘖肥:如遇长时间15℃以下低温,水稻生长受抑制,分蘖不足,蘖肥可在6月15日左右补施含锌的硫酸铵5—7公斤/亩或者施用含锌的水稻返青肥,总氮用量不超过1.3公斤/亩,过多容易造成水稻基部节间长,增加倒伏风险。

      (2)穗肥: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田块,在水稻剑叶露尖时(幼穗长度3—5厘米),如果田间出现点块发黄,并且叶片直立,叶片窄小的情况,可以补施尿素2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非一次施肥地块,当水稻主茎幼穗长度0.5—1.0厘米,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下:叶片黄绿色,叶片直立上举,穗肥施用尿素3—4公斤/亩和氯化钾3—4公斤/亩;叶片绿色且挺立、不批垂,可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3—4公斤/亩;叶片批垂,则晒田7—10天后,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3—4公斤/亩。产量600公斤/亩以上:叶片直立上举,穗肥施用尿素4—5公斤/亩和氯化钾3—4公斤/亩;叶片绿色且挺立、不批垂,可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3—4公斤/亩;叶片批垂,则晒田7—10天后,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3—4公斤/亩。

      二、东北吉辽蒙单季稻区

      包括吉林、辽宁两省全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通辽和兴安盟三市(盟)的部分县(区、旗、场)。

      (一)栽培管理

      1、选用抗寒性强,大穗和抗倒伏能力强的粳稻品种。

      2、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时播种,通常4月10—20日播种。一般在5月10—20日,水稻秧苗3叶1心时移栽。

      (3)移栽时保证每亩4万—5万基本苗,人工插秧行穴距为30c厘米×13.2厘米或30厘米×16.5厘米,每穴3—4株基本苗;机插秧行穴距为30厘米×14厘米,每穴3—5株基本苗,插深不超过2厘米。插秧后及时补苗,确保基本苗数。

      (二)施肥原则

      1、根据测土结果和品种需肥特性确定地块合理肥料用量。

      2、控制氮肥总量、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时期,适当增加穗肥比例。

      3、合理施用磷肥和钾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4、提倡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以及有机肥施用。在提高有机肥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后期氮肥用量。秸秆还田后可以减少钾肥用量。

      5、有条件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机施底肥和蘖肥,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穗肥诊断施用。

      (三)施肥建议

      1、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推荐22-14-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非侧深施肥推荐15-16-14(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按照产量水平施肥

      (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条件下,施用配方肥28—32公斤/亩;非侧深施肥条件下,施用配方肥19—24公斤/亩,分蘖肥追施尿素6—8公斤/亩。

      (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补充硅肥10—15公斤/亩。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条件下,施用配方肥30—35公斤/亩;非侧深施肥条件下,施配方肥24—28公斤/亩、硫酸锌1—2公斤/亩,分蘖肥追施尿素8—9公斤/亩。

      (3)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补充硅肥15—20公斤/亩。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条件下,施用配方肥35—40公斤/亩;非侧深施肥条件下,施配方肥28—33公斤/亩、硫酸锌1—2公斤/亩,分蘖肥追施尿素9—11公斤/亩。

      3、诊断施用穗肥

      当水稻主茎幼穗长度0.5—1.0厘米时。

      (1)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下:水稻叶片黄绿色,叶片直立上举,穗肥施用尿素3—4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叶片绿色且挺立、不批垂,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叶片批垂,则晒田7—10天后,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

      (2)产量600公斤/亩以上:叶片直立上举,穗肥施用尿素4—5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叶片绿色,但是挺立、不批垂,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叶片批垂,晒田7—10天后,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

      三、长江上游单季稻区

      包括四川省东部,重庆市全部,陕西省南部,贵州省北部的部分县,湖北省西部。

      (一)栽培管理

      1、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好、抗病虫能力强的高产品种。

      2、根据气候条件、海拔高度、不同茬口选择适宜播种期。秧苗在4叶期移栽。

      3、人工插秧行穴距为40厘米×20厘米,每亩1.1—1.3万穴,每穴2株基本苗;机插秧行穴距为30厘米×(17—20)厘米,每亩1.1—1.3万穴,每穴2株基本苗,插深1—1.5厘米。插秧后及时补苗,确保基本苗数。

      (二)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相结合。

      2、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5、选择中低浓度磷肥,如钙镁磷肥和普钙等;钾肥选择氯化钾。

      6、土壤pH 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的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

      7、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底肥和蘖肥,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

      (三)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8公斤/亩;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氮肥(N)用量8—10公斤/亩;产量水平550—650公斤/亩,氮肥(N)用量10—12公斤/亩;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2—14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5—8公斤/亩(秸秆还田的中上等肥力田块钾肥用量4—7公斤/亩)。

      2、氮肥基肥占50%—6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占50%—60%,穗肥占40%—50%。

      3、机插秧侧深施肥的氮肥投入量可比常规施肥减少10%—30%,减肥数量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其中,一次性施肥要选用含有一定比例缓控释养分的专用肥料。“一基一追”要做好基肥与追肥运筹。

      4、在缺锌和缺硼地区,适量施用锌肥和硼肥;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四、长江中游单双季稻区

      包括湖北省中东部,湖南省东北部,江西省北部,安徽省全部。

      (一)栽培管理

      1、选用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好、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2、双季早稻3月20日至4月5日播种,秧龄30天左右移栽;双季晚稻6月10日至6月25日播种,迟熟品种早播,早熟品种迟播,尽可能在前茬收后及早移栽;一季籼稻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播种,叶龄在6.5—7.5叶内栽插。

      3、早稻亩栽插1.8—2.5万穴,采用宽行窄株(如3寸×8寸或4寸×7寸规格),或者宽窄行按(8+4)寸×4寸规格,小苗每穴2株苗,大苗每穴2—3株苗;晚稻亩栽插1.6—2.0万穴,采用宽行窄株或者宽窄行移栽,每穴4—5株苗;一季籼稻栽插密度为17厘米×24厘米,亩栽1.6万穴,每亩基本苗4.5—5.5万。

      (二)施肥原则

      1、适当降低氮肥、磷肥用量,增加氮肥穗肥比例。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钾肥选择氯化钾。

      4、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

      5、配合施用锌肥与硅肥。

      6、鼓励采用侧深施肥技术,实现插秧施肥一体化,推荐应用缓释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技术。

      (三)施肥建议

      1、双季早稻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5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7公斤/亩;产量水平350—450公斤/亩,氮肥(N)用量7—9公斤/亩;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氮肥(N)用量9—11公斤/亩;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1—14公斤/亩。磷肥(P2O5)4—7公斤/亩,钾肥(K2O)4—8公斤/亩。

      (2)氮肥基肥占50%—60%,蘖肥占20%—25%,穗肥占20%—25%;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基肥占50%—60%,穗肥占40%—50%;在缺锌地区,适量施用锌肥(硫酸锌)1公斤/亩;适当基施含硅肥料;有机肥全部基施。

      (3)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20%,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

      (4)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减少30%左右。

      2、双季晚稻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8—10公斤/亩;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氮肥(N)10—12公斤/亩,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氮肥(N)11—13公斤/亩,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6—8公斤/亩,硫酸锌1—2公斤/亩。

      (2)氮肥总量50%—6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10%—2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60%—70%作为基肥,30%—40%作为穗肥。

      (3)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20%,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

      3、一季籼稻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7—9公斤/亩,磷肥(P2O5)4—7公斤/亩,钾肥(K2O)4—8公斤/亩。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氮肥(N)用量9—11公斤/亩;产量水平600—700公斤/亩,氮肥(N)用量11—13公斤/亩;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2—14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5—7公斤/亩。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基肥占50%—60%,穗肥占40%—50%;在缺锌地区,适量施用锌肥(硫酸锌)1公斤/亩;适当基施含硅肥料;有机肥全部基施。

      (3)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20%左右;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20%,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

      五、长江下游单季稻区

      包括江苏省全部,浙江省北部。

      (一)栽培管理

      1、选用丰产性好、高抗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品种。

      2、5月中下旬播种,秧龄控制在20—30天(确保在4叶期内移栽完毕)。

      3、采用人工栽秧,株行距20厘米×15厘米,每亩2.14万穴,每穴2株苗。在适期早插的基础上,注意提高移栽质量,栽插深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采用机插秧,株行距30厘米×11.7厘米,每亩1.6万—1.8万穴,每穴3—4株苗,基本苗7万—8万。

      (二)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追肥比例,适当减少基肥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油(麦)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钾肥选择氯化钾。

      5、有条件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底肥和蘖肥,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

      (三)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8—10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氮肥(N)用量10—12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7—9公斤/亩;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2—18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10—12公斤/亩。根据水稻品种和土壤肥力条件可以适当提高氮肥和钾肥用量。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占50%—60%,穗肥占40%—50%。缺锌土壤每亩施用硫酸锌1—2公斤,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3、推荐20-10-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基肥。

      4、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20%,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

      5、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6、高产水稻齐穗和灌浆期可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钙镁肥等促进灌浆、结实。

      六、江南丘陵山地单双季稻区

      包括湖南省中南部,江西省东南部,浙江省南部,福建省中北部,广东省北部。

      (一)栽培管理

      1、双季早稻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好、抗病虫能力强,生育期较长,但能在7月25日前收割的迟熟品种;双季晚稻根据早稻的成熟期,选择适合配套种植的中迟品种。

      2、早稻播种期在3月20日前后,秧龄20天左右移栽;晚稻播种期在6月23日前后,秧龄25—30天移栽。

      3、早稻栽插密度不低于2.0万穴每亩,株行距20厘米×16.6厘米或13.3厘米×23.3厘米,每穴2株苗;晚稻栽插密度不低于1.7万穴每亩,采用13.3厘米×30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的宽行窄株移栽,每穴2株苗。

      (二)施肥原则

      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目标产量,控制氮肥总量,氮磷钾平衡施用,有机无机相结合。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或普钙。

      4、酸性土壤适当施用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

      5、镁、锌缺乏地区注意合理施用镁肥和锌肥。

      6、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底肥和蘖肥,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

      7、优先选用水稻配方肥和缓控释配方肥。

      (三)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左右,氮肥(N)10—13公斤/亩,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8—11公斤/亩。

      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35%—50%,分蘖肥占25%—35%,穗肥占20%—30%,分蘖肥适当推迟施用;磷肥全部基施;钾肥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3、推荐20-8-17(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基肥。

      4、推荐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减少30%左右;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5、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20%,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

      6、土壤酸性较强的田块,整地时每亩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40—50公斤。

      7、在缺镁或锌地区,每亩施用镁肥2—3公斤(以MgO计)或硫酸锌1—2公斤。

      七、华南平原丘陵双季早稻

      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广东省南部,海南省,福建省东南部。

      (一)栽培管理

      1、选用株型和群体通透性好、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强的高产优质品种。

      2、早稻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移栽。

      3、手插秧的栽插规格20厘米×16.7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抛秧每亩抛植50盘(434孔秧盘)或40盘(561孔秧盘)。每亩栽插或抛秧1.8万穴左右,杂交稻每穴1—2株苗,每亩基本苗3万,常规稻每穴3—4株苗,每亩基本苗6万。有条件的地方,推荐采用宽行窄株栽插,栽插规格以30厘米×13.3厘米为宜。

      (二)施肥原则

      1、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追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或普钙。

      4、土壤pH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的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

      5、缺镁缺锌田块、潜育化稻田和低温寡照地区补充镁肥、锌肥和硅肥。

      6、有机无机配施,提倡秸秆还田。

      7、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底肥和蘖肥,实现插秧施肥一体化。

      8、优先选用水稻配方肥和缓控释肥。

      (三)施肥建议

      1、推荐18-12-16(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350公斤/亩以下,施用配方肥20—25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6公斤/亩、3—5公斤/亩。

      3、产量水平350—450公斤/亩,施用配方肥25—30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5—7公斤/亩、3—5公斤/亩。

      4、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施用配方肥30—35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10公斤/亩、4—7公斤/亩。

      5、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施用配方肥35—40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11公斤/亩、5—8公斤/亩。

      6、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20%,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

      7、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整地时每亩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40—50公斤。

      8、在缺镁或锌地区,每亩施用镁肥2—3公斤(以MgO计)或硫酸锌1—2公斤。

      八、西南高原山地单季稻区

      包括云南省全部,四川省西南部,贵州省大部,湖南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

      (一)栽培管理

      1、选用株型和群体通透性好、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强的高产优质品种。

      2、实行分段育秧,早熟的品种迟播,迟熟的品种早播。秧苗在4—5叶期移栽(苗龄40—45天)。

      3、栽插行距 20厘米,株距12厘米,每亩2.8万穴,每穴3—4株苗,每亩不低于8万基本苗。

      (二)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有机无机相结合。

      2、调整基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缺磷土壤,适当增施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

      4、供钾能力低的稻田,注意水稻生长后期补钾。

      5、土壤pH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钙的碱性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

      6、肥料施用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三)施肥建议

      1、推荐17-13-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下,施用配方肥20—26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6公斤/亩、3—4公斤/亩。

      3、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施用配方肥26—3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6—7公斤/亩、4—5公斤/亩。

      4、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施用配方肥33—39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8公斤/亩、5—6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2公斤/亩。

      5、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施用配方肥39—46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10公斤/亩、6—7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2—4公斤/亩。

      6、在缺锌地区,每亩施用1—2公斤硫酸锌;在土壤pH较低的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