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单产提升技术培训班上获悉,今年内蒙古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的任务面积预计大幅增加,居全国前列,全区各地紧抓关键环节技术落地,加大培训力度,做好技术、品种、机械储备调度,创新“绿色通道”,确保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全部完成。
据了解,去年以来,全区各地把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创造了7类作物最高产纪录,同时全区粮食亩均单产达到了755.5斤,同比增加7.4斤,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尤其是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方面,今年,内蒙古将打造集单产提升措施、社会化服务生产方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代农业发展、高素质农民于一体的全区综合性、系统性、现代化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提出“九个有”园区建设模式,将园区化理念贯穿项目落实全过程。项目重点支持水肥一体化工程措施,引导各地查漏补缺基础设施和关键设备,在实现增产增效、减量增效的基础上,支持项目探索开展引导现代化、信息化生产方式相关内容建设,升级高质量高效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系统,主推导航精量播种、籽粒直收等先进高效农机装备。同时,进一步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和支持,发展农业气象智能感知、智慧决策,在项目旗县玉米智能气象节水灌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关键农事活动气象适宜度预报、降水与灌溉时间选择等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当前,内蒙古已进入春耕春播阶段,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区将聚焦社会化服务,保障关键技术环节到位,进一步降低成本、风险,提高产量,增加收益,将服务链条不断向产前产后延伸,最大程度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同时,春播期间重点聚焦精量播种和重大病虫害应对等重点,完善防灾减灾预案,联合气象部门强化监测预警,防范灾害减轻损失。
今年,内蒙古将实施好“园区建设、技术集成、绿色增效、防灾减灾、特色种植、高产创建”等六项工程,全力建设好全区600万亩提单产示范区任务,将已集成的27种单产提升技术模式转化为现实产量,整区全力建设北方省区单季吨粮田示范区,力争吨粮田达到800万亩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内蒙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