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张洪永一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绿农研希家庭农场的田头,农场主陈孝坤隔着老远就开始热情地打招呼:“张主任,今天有啥好技术给我推荐吗?”
张洪永是国家大宗蔬菜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蔬菜产业体系铜山综合示范基地主任。陈孝坤告诉记者:“他是这儿的常客,每逢生长关键节点都要到我们大棚里转转,我们也乐意他来,时不时给我们些惊喜。”
进入陈孝坤的大棚,张洪永看到一株株黄瓜秧深绿有劲,朵朵黄花俏开枝头,有的植株已经长出了小黄瓜,连夸:“长得不错!”
陈孝坤从事蔬菜大棚种植已经超过三十个年头了,自己做过基层农技员,非常相信农业科技,也愿意做尝试。他说:“今年全部用的是有机肥,还配上了徐州市农业农村局给我们免费试用的黄瓜专用有机水溶肥,效果很明显。”
“一般省市推荐的各种好技术、好品种,我们都率先在陈孝坤这里做示范,他是‘老把式’,周边的菜农很认可他,一看到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不用推荐,菜农们就会追着问情况,科技示范、科技引领的效果就来了。”张洪永说。
在张洪永的推荐下,陈孝坤的大棚使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薄膜底下藏着滴灌管道,与传统模式相比,实现了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转变、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转变、浇地向浇根系转变、水肥分开向水肥一体转变的高效精准浇水施肥,大量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
现在市场的大众需求已经从“吃饱”转向“吃好”,有好的品质才能有好的收益。陈孝坤每年种两茬,一茬黄瓜,一茬番茄,虽然现在番茄种植阶段进入尾声,但它的口感依旧味道浓郁,酸酸甜甜,能让人吃出儿时的味道。“新品种、绿色生产方式,保证了农产品的好品质,收购商对我的产品也高看一眼。初步测算,一季番茄每亩毛收入可达2-3万元。现在黄瓜马上上市了,从长势来看,应该是个不错的年头。”陈孝坤开心道。
“对于这种设施栽培的蔬菜,为了预防土传病害,在换茬时,必须采取高温闷棚技术。对于棚室内小虫难防难治的疑难问题,在小虫出现抗药性,普通药剂施用量多、效果差时,可加入一定助剂,以增加农药的吸附性、渗透性,效果会较为明显。”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郭兆将研究员在对徐州久久农业示范园开展技术指导时建议。
“通过与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的合作,菜农们学到了很多新技术,比如宜机化栽培技术。日光温室番茄之前都是南北向起垄,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现在我们推荐东西向宽沟窄畦起垄,在不改变亩栽培植株的前提下,机械化使用率可达70%以上,省工20%以上,既能降低人工投入成本,又能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张洪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