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乡村故事|新品种孕育新希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03  来源: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327
 
 1-20240430092816145
 
      
“齐粳16”2023年田间表现。
      
      春光酬勤,亦酬“智”。选对好品种、引进好技术、注重科技赋能,这是齐齐哈尔市华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戎爱武的“春耕智慧”。
      
      戎爱武介绍,合作社种植的是寒地中晚熟香稻新品种“齐粳16”,2023年在富裕县龙安桥镇示范种植1000亩,亩产600公斤左右,不仅稳产而且食味性高,市场反响非常好,2024年合作社计划在富裕县辐射种植1.5万亩。
      
      在日前召开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重大需求科技攻关项目“中晚熟优质高产广适水稻新品种选育推广与产业化开发”2024年项目推进会上,“齐粳16”随专家团队一同亮相。
      
      项目主持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省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聂守军研究员介绍,“齐粳16”是依托该项目育成的香稻新品种,目的是攻克我省中晚熟稻区育种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多优性状聚合难、耐盐碱育种资源匮乏等关键技术难题。
      
      “除了聚焦水稻新品种,我们还进行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研究,针对我省中晚熟稻区,集成构建集‘科技创新+公众认同+企业推广’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聂守军说。
      
      据了解,该项目在关键技术攻关上,已探索出回交导入系构建与种质资源有利基因的高效发掘技术、水稻“抗病、抗倒”二圃合一鉴定技术、“双中双压双结合”寒地水稻选育方法等多个技术模式,还将着力构建中晚熟水稻丰产增效产业化技术模式,并在绥化市、五常市、富裕县等稻区大面积示范推广。打造寒地水稻科研创新团队,推进水稻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促进水稻产业各环节的高效衔接,为黑龙江乃至全国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模式。
      
      聂守军介绍,通过项目实施,2024年预期创制性状优异的育种材料52份,构建骨干亲本系2份,审定突破性品种1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项,选育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70万亩,实现成果转化收入600万元,助力稻农经济效益提高。(文/摄 董擎辉 记者 梁金池)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