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重庆九龙坡区西彭镇:鲜食玉米“领鲜”上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2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记者 邓俐  浏览次数:333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近日,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千秋村示范基地的第一批早春鲜食玉米成熟了,一株株玉米长势茁壮,一个个玉米饱满鲜嫩。同一时间,基地外的玉米还没有扬花。
 
  “90斤!3元一斤,这一背篓270元!”
 
  收购商的货车开到了地头。村民们忙着采摘、称重、算账、装车,欢笑声中一派繁忙景象。
 
  “往年没有这么早收过鲜玉米,今年起码早了十多二十天!”重庆秋意香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罗水平开心地说:“个头大小均匀,个个饱米满尖,又香又糯又甜,自然能卖好价钱。”
 
  千秋村在九龙坡区农业农村委的支持下,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在这里建立了重庆主城鲜食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今年,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柯剑鸿带领团队,在该村进行了早春鲜食玉米示范推广,通过适宜品种和栽培技术集成,成功让第一批鲜糯玉米比往年提前半个多月上市,市场价格也达到正季售价的3倍左右,搭上了丰收的早班车。
 
  “要提前上市,就要提前播种,首先就要考虑品种要耐低温,第二就是栽培技术上要保温。”柯剑鸿说。通过双膜技术——地膜加天膜来进行保温,再通过培土,也达到一些增温的效果,玉米就能提早成熟、提前上市。
 
  据了解,该基地栽种的早春鲜食玉米品种以“渝甜糯990”“玉糯811”“京科糯928”等品种为主。并采取“科研单位+村集体经济组织+订单收购”的模式,让特色产业有产值,生产销售“一路通”。
 
  千秋村村委会主任白淋淋介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帮助村里建起了鲜食玉米示范基地,目前核心片有300多亩,带动推广了1200多亩,平均亩产2000斤上下,有力地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地头价3元一斤,亩产值可以达到5000多元,除去成本,每亩差不多有4000元的纯收入。”柯剑鸿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增收啊!”
 
  玉米是重庆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对于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一年来,已培育玉米新品种5个,示范推广新品种25个,示范推广面积12.06万亩。柯剑鸿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力重庆鲜食玉米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