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大豆“套”玉米 种下好年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3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记者 孙海玲  浏览次数:329
 
 ——青海民和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的“东大门”,也是全省重要的粮食、油料和蔬菜主产区。初夏时节,绿意正浓,走在民和县田间地头,一个月前种下的大豆玉米舒展着翠绿的枝叶,两种作物相间种植,错落有致,玉米旁株株大豆长势正旺。
 
  “2024年我省承担部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万亩任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民和县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优势,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在该县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协调发展,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使农民增收的目标。”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刘得国介绍,目前该省已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高效益的优质高产套种模式,并在全省适宜区域进行示范推广。
 
  做足“早”文章 多方齐统筹
 
  今年,民和占全种植专业合作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规模达到了300亩,比去年多出200亩,种植积极性的提高源于实实在在的收益。
 
  “去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种子,我们试种了100亩,虽然遭遇了干旱天气,但总的效益比单种玉米还是好得多。单种玉米每亩收了1.2吨青储饲料,套种大豆后一亩地收了1.3吨青储饲料,还多收了50公斤大豆。”占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冶占全说。
 
  “目前来看,两种作物的叶片长势非常好,如果后期雨水好的话一定是个丰收年!”蹲在地头上,冶占全告诉记者,“今年开春时就收到了县上给我们免费发放的种子、地膜、肥料等农资,每亩地自己投入125元左右,大部分是政府帮我们承担,这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第一年在全县推广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怎样推广,如何推广?民和县立足“早”字做文章,生产计划早安排,物资供应早储备,科技服务早部署。
 
  “根据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标,今年1月初,我们按照各乡镇的光热条件及其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分解任务面积,各乡镇及时落实好种植地块和种植主体,全县落实千亩片区8个、百亩片区40个。”据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邓锋震介绍,该县在种植前期还及时储备这一模式种植所需的各类物资。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一季双收”的种植模式,在传统间作、套种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为了让种植户尽快接受并掌握种植技术要点,开春以来,省、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先后选派20多名骨干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解答、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在农业生产一线“面对面、手把手”宣传政策、讲解技术,全面提高对广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户的技术普及率。
 
  建好试验田 推广新技术
 
  种庄稼的“老把式”都知道,大豆和玉米的“爱好”不同,如何让两种管理模式截然不同的农作物套种并实现丰产,很多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虽然这几年很多地方都在推广这种套种模式,并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技术,但每个地区的地理地形、生态环境不一样,套种模式也会有所不同。”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春兰介绍,为了找到最适合本地的套种模式,该县从模式选择到播种方式、适宜密度以及合理施肥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和试验示范,示范面积从2022年的1200亩,推广到目前的5万亩。
 
  记者在民和县古鄯镇七里村的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田里看到,单种玉米、单种大豆、2行大豆2行玉米、2行大豆4行玉米、2行大豆6行玉米等多种组合形式的种植模式在这里进行试验示范。
 
  “在总结2022年复合种植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选用了‘2+2’和‘3+2’模式,也就是2行大豆加2行玉米、3行大豆加2行玉米的套种模式在全县进行主推。”王春兰说,今年在施肥方式、播种除草技术、农机推广应用等方面也进行了探索,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相比去年更加科学规范。
 
  “综合考虑部分地区的生态类型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我省联合专家组在适宜大豆玉米品种、优质高效种植模式、高质量联合播种机、高效除草等方面,探索试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装备,加强了带状复合种植全环节全过程技术成熟化、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白惠义介绍,同时,不断探索农机农艺集合生产模式,通过农业机械化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多种形式结合,最大限度实现技术轻简化,促进山地农业机械化,降低人工成本,发挥土地潜力,实现节本增效。
 
  玉米不减产 多收一季豆
 
  入夏后,放苗忙。日前,在古鄯镇夏家河村的大豆玉米套种田里,十几名妇女正在田间放苗。一个月前种下的大豆、玉米现在都到了出苗期,现在正是放苗的关键阶段。
 
  民和常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清指着眼前的60多亩地说:“我们这片土地是县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示范区,春播关键时期,技术人员经常来提供技术指导,随时解决种植中所遇到的问题,现在这玉米和大豆长势都不错。”
 
  “去年在农业农村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第一次尝试这种新的种植模式,起初大家心里都在打鼓,丰收后一算账,这种模式果然好!于是今年种植规模扩大到了300多亩。”李海清向记者介绍,“单种玉米,除去各项开支,一亩地收入400元左右;套种大豆后,玉米在不减产的情况下,还能多收一季大豆,一亩地增收200多元。”
 
  一亩田里“挤”进两种作物,怎样保证产量不减少?王春兰说:“在玉米株数不变的情况下,边行优势带来更好的通风透光性,这是玉米不减产的关键所在。玉米和大豆距离不小于60厘米,玉米的高度大概在2.6米,这样,不仅大豆的透光透气问题解决了,玉米植株本身的透气性也增强了,在玉米株数不减的情况下,增加了大豆的播种量,两种作物成了双赢的‘好邻居’。”
 
  民和县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利用两种作物生长上的边行效应,在固氮与养地的同时,增加作物种植密度,优化作物生长环境,促进大豆玉米协同生长,实现玉米稳产、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一地两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青海贡献。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