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卷起来了!种业实验室强强联合,如何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6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浏览次数:976
 

      日前,长三角28家实验室联合,共同组建长三角种业创新实验室联盟,攻关种业科技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担任联盟理事长。

      近年来,各省纷纷筹建种业实验室,整合资源,延长种业创新链,共同推进中国种业振兴。目前,各省种业实验室进展如何?如何高质量建设种业实验室?一起来看看!

      01

      长三角28家实验室联盟

      四地携手打赢种业翻身仗

      6月1日,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四地共同组建的长三角种业创新实验室联盟在南京揭牌,首批成员单位共28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担任联盟理事长。

      据悉,联盟将围绕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总目标,聚焦种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积极衔接国家战略任务及产业重大需求,着力构建种业领域实验室跨区域、跨学科、大协作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助力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种业科技的高质量发展。

      万建民院士透露,联盟将整合种业创新科技资源,促进联盟单位资源共享。对于资源共享,他特别提到,联盟单位资源共享不仅仅是硬件共享,更包含技术平台和技术人才的共享。“我们要实现联盟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基地、技术平台、种子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他呼吁,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联盟成员单位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并创新高校—院所—企业—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新机制,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和试验实践基地,构建新型的生物育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表示,南京农业大学将积极支持联盟建设,共同将联盟打造成为信息互通、交流互鉴、资源互享、人才联培的优势平台,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提供更多智慧。

      02

      各地筹建种业实验室

      都在研究啥?有啥新成果?

      近年来,各省纷纷响应种业振兴行动,先后筹建种业实验室,对小麦水稻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开展了深入研究。

      01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立于2022年6月,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新型科研事业机构,聚焦种业科技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制革命性新品种,建立种业创新高地。

      截止2022年底,实验室科研资产价值已超6个亿,筹建院士创新团队22个、项目博士后123人。2022年,实验室筛选出27个“揭榜挂帅”项目,在全球公开招聘团队首席和骨干。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种子实验室通过“揭榜挂帅”成立70余个种业科技项目的攻关小分队,在农业科技机制体制创新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4月28日,实验室精准设计与智造团队联合发布了首个种业大语言模型“丰登” 。该模型集成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书生·浦语2.0)与大数据分析,对海量来自不同渠道的育种科研文献、技术书籍及网络资源进行深度解析和索引,在品种选育过程、农艺性状描述、栽培技术推荐和历史推广区域查询等四大应用场景中,为用户提供解释和回答。

      02

      海南省种业实验室

      2023年12月8日,海南省种业实验室(原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揭牌。

      实验室将以热带水产、热带果蔬等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精准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承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产业价值链。

      据了解,2023年实验室首次携手中国种子集团、华大基因、九圣禾等国内一流种企设立揭榜挂帅项目,建立以企业为主导,整合院校、企业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品种创制—产业化开发”等为一体的创新资源,创建集思广益、机会均等、能力优先、结果导向、成果兑现的开放创新模式,有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培育海南种业新质生产力。

      03

      神农种业实验室

      神农种业实验室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农业领域第一家省实验室,于2021年9月23日揭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担任实验室主任。

      目前,实验室已组建了包括9位院士在内的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包括18位院士在内的学术委员会。先正达、中农发、秋乐、牧原等74家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在这里布局研发育种和生产基地。

      5月14日,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鹤壁)揭牌仪式在鹤壁市举行。张新友院士表示,下一步,实验室将按照框架协议,推动基地快速入轨运行,开展品种测试、配套技术集成熟化、新品种示范推广和规模化应用试验等工作,促进鹤壁市种业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

      据悉,实验室主要任务是聚焦世界种业科技前沿、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开展育种基础理论、重大育种技术与突破性品种研究,努力成为育种理论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策源地、突破性品种的产出地、种业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以及种业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04

       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

      2023年1月,经云南省科技领导小组同意,“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获批建设,为加快云南高原现代农业种业创新发展,实现种源核心技术与战略品种自给,提供云南省农作物育种公共研发平台。

      实验室以“核心实验室+功能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科创基地+种业基地”为架构,以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种业为主线,搭建了主要农作物有利基因挖掘利用、远缘杂交分子育种、野生稻渗入系高效基因编辑等10个共性技术平台,主攻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花卉、蔬菜、中药材、肉牛、加工专用型核桃、适生油橄榄、工业用思茅松、人工林桉树等12个特色品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计划用5-10年,将实验室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主要作物种类的育种4.0技术平台,构建起省级院所大学创新资源横向联通、省州县科研推广单位上下贯通、种业链科企前后融通、国内国际科研合作内外畅通的新型全省种业创新体系。

      05

      山西省后稷实验室

      2023年2月13日,山西农业大学牵头筹建山西省后稷实验室(杂粮生物育种山西省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孔照胜担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担任实验室学术主任。

      实验室面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聚焦山西农业“特”“优”发展需求,对标全国重点实验室,着力建设国际领先的杂粮生物育种科技创新高地、生物育种研究人才中心、杂粮技术集成与产业孵化基地。全面促进杂粮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杂粮产品迈出山西、走向全国、享誉全球。

      实验室围绕谷子、高粱、食用豆、荞麦和藜麦等重要杂粮作物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需求,设置了杂粮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重要功能基因发掘与分子机制解析、杂粮精准分子设计育种,以及杂粮作物分子农场及功能产品研发等四大研究方向。围绕四大研究方向,大力开展杂粮生物育种攻关,筹备一年多来获批多项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仅新增国家级课题14个,总经费约5000万元。

      06

      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

      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于2022年11月27日在南京揭牌成立,由南京市政府联合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四方共建。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担任实验室首任主任。

      钟山实验室已明确三大研发方向:一是挖掘重要优异基因、种质资源,二是突破高效生物育种关键技术,三是选育突破性新品种。

      同时,在南京种质资源基地、南京江宁水稻资源与育种基地、南京溧水旱作基地、扬州高邮现代农业科教基地、海南江苏南繁育种基地的基础上,按照新育种目标要求,对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基地提档升级,形成国内一流的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基地。

      从空间布局上看钟山种业硅谷,将是“一芯、一轴、三区、十点、全覆盖”的格局。“一芯”,即以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为发展核心;“一轴”,集聚以种业为龙头的农业服务业的“双创”企业,形成核心区功能分区及各节点对外服务与展示的窗口;“三区”,即核心区、发展区和拓展区,从核心区钟山种业硅谷,发展至玄武区全域,并辐射至全市涉农板块;“十点”,即在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共设置十个服务节点;“全覆盖”,即向全省、全国提供种业服务,响应国家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沿“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逐步向全世界延伸。

      07

      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2023年7月2日,农业农村部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在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正式揭牌。这是目前四川省唯一一个以现代种业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力争建成全国一流种业创新平台。

      实验室依托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四川省分子育种平台,以及种业相关优势学科和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工程中心等平台建立,将在未来瞄准全国一流种业创新平台建设,抢占种业振兴制高点,为提升“川种优势”提供科技支撑。

      实验室设立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种质创新利用、基因编辑与生物育种、种子繁育与品种测试、遗传生理与作物互作机制4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围绕粮油、重要经济作物及畜禽水产组建若干研究团队。

      08

      岳麓山实验室

      岳麓山实验室于2022年7月21日在长沙揭牌,锚定打造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种业实验室。

      实验室以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指引,对标国家实验室,聚焦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战略性新品种培育等,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种科学研究、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大战略品种培育、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聚集“四个高地”,引领全球种业创新,构建民族种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实验室将按照“12356”的总体思路,建设1个实验室总部,统筹种植与养殖2大领域,面向动物、植物、微生物3大种业,布局“东南西北中”5大区域,聚焦“驯化、选育、杂交育种、分子育种、设计育种”5种方式,实现“安全、发展、品种、育种、推广、产业化”6大任务。

      09

      湖北洪山实验室

      湖北洪山实验室于2021年2月组建。实验室聚焦生物育种领域,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建设,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大北农、先正达、中种集团等单位参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担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目前汇聚了包括湖北省内7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8位院士在内的一批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优青等优秀科技人才。

      以提供丰富且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食品为总体目标,针对农业和食品产业链的重大需求,以生物种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开展农业生物遗传改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培育绿色营养优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品种,研发绿色生产技术,发掘和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进人民健康。

      实验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汇聚人才链、围绕人才链激活治理链,以主要农作物、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等为研究对象,设置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农业生物重要性状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绿色优质品种培育、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五大研究方向。

      10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实验室,于2020年7月20日注册成立,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广东省内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园区和龙头企业等参与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担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采取“核心+网络”的建设格局,现建有1个总部和5个分中心,其中总部设在广州,位于华南农业大学中衡山;5个分中心分别设在深圳、肇庆、茂名、云浮和河源。

      实验室聚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前沿科学领域、“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三大目标方向,瞄准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与精准农业、动植物重大生物灾害防控、生态循环农业与环境友好型材料、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等六大领域,服务粮食、水果、蔬菜、畜禽、花卉、茶叶、南药、现代渔业、微生物等九大产业。

      11

      湘湖实验室

      湘湖实验室位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农业领域的省实验室,于2022年6月14日成立。实验室旨在推进农业科研资源整合,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集智攻关和科技成果跨界转化,加快形成一批突破性示范性引领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实验室以农业核心种质资源生物制造与生物互作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研究为总体定位,围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绿色智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与生命健康”,重点布局“生物育种”和“生态高效农业”两大研究集群,着力破解农业领域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突破生物种业、绿色健康高效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汇聚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打造国际一流农业创新平台。

      据悉,接下来实验室将加快建设新型科研体系,锚定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农学与生物制造创新平台总目标,编制实验室科研发展五年规划及省实验室责任书;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启动8到10个重点首发科研项目,力争攻关农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技术集成与成果孵化平台,加强与产业龙头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做深做实“生物科技+”的文章。

      03

      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种业实验室如何高质量建设?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必须先行。

      建设国家种业实验室,组建国家种业创新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解决种源要害、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

      目前,国内各地高规格进军种业领域,瞄准国家布局,纷纷投资建设各类种业实验室,谋划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乃至国际种业发展高地。业内人士表明,各地应加紧加快推进种业实验室建设运行,抢占种业领域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同时,各种业实验室应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应用,利用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夯实“藏粮于技”基础,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种业产业体系。加强生物安全监管,提升防控能力;打造种业国际开放平台,充分利用农业自贸区和上合农业基地的政策优势,建设“一带一路”种业开放先行区,打造“一带一路”国家种业交流合作新平台。

      来源丨农财君综合整理自新江苏传媒、西部网、海招网、河南日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等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