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新疆粮棉如何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2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作者:刘毅  浏览次数:327
 
  当下,新疆夏粮收购工作由南至北陆续展开。 
 
  围绕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供给基地战略定位,开年以来,新疆锚定打造“西部粮仓”目标,确定2024年力争棉花总产量继续保持在500万吨以上、粮食产量至少再增加20亿斤以上,扎实推进粮棉等大宗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当然,增产目标建立在科学判断基础之上。数据显示,2023年,新疆全年粮食总产达423.8亿斤,实现“八连增”,粮食面积增量、产量增量均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增量六成以上;作为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棉花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均居全国首位。 
 
  但不应忽视的是,当前中国粮食面积已处于历史高位,耕地和水资源约束越来越紧,依靠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空间有限,产能提升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那么,新疆又是怎么做的呢? 
 
  先进技术下沉生产一线 
 
  农作物单产提升,归根结底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这不仅需要先进适配技术的有效供给,更需要将技术扩散应用到生产一线,切实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大田产量。 
 
  4月初,在春播关键期,额敏县一场开在田间地头的现场会,将新技术送到了农民手中。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从小麦的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技术讲解,让农户们收获满满。 
 
  额敏县上户镇吾巴勒一村村民刀列·木拉提汗说,技术人员现场介绍并演示了春小麦的缩行增密、种肥分施等种植技术,这些技术整体增加了种植密度,使种子分布更加均匀,单株的营养面积增大了,可以显著提升单产水平。 
 
  “过去靠经验,现在靠科技。”刀列·木拉提汗说,2024年他家种植200亩小麦和玉米都使用了新的管理技术,他对2024年丰收充满信心。 
 
  2024年春耕生产启动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地州服务工作组,派出21名正高级农技专家,深入全区21个粮棉生产大县,蹲点开展技术服务,从集成技术、优化品种、示范带动、科技攻关4个方面开展工作,促进粮棉等重要农产品大面积单产提升,以点带面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 
 
  有效的技术推广来源于更加全面系统的集成。2023年,经各方专家总结论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向社会公开发布《自治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案》,重点就播前准备、适期播种、苗期管理、水肥管理等8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规范,指导各地在生产中提高小麦单产水平。 
 
  2024年,自治区又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公布35个产粮大县和34个棉花优势生产县(市、区),并对应公布了一批农业生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各地提升粮棉单产提供技术指导。 
 
  “发挥主产区优势,辐射带动粮棉大面积均衡增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汤义武说,在粮食生产方面,2024年全区将全面实施“百亩攻关、千亩创建、万亩示范”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在35个产粮大县整建制推进,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在棉花生产方面,引导棉花生产向全区34个棉花优势主产县(市、区)集中,集成推广棉花导航精量播种、干播湿出、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措施,力争全区棉花机采率达到90%以上(南疆83%以上),棉花单产进一步提升,总产稳定在500万吨以上。 
 
  要素保障让技术“有的放矢” 
 
  农业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这其中要素保障至关重要。对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新疆来说,水自然是农业生产最关键的要素。 
 
  春季能供多少水决定着2024年能种多少地。2024年春耕生产启动以来,民丰县若克雅乡草原村的村民们忙着疏通渠道、引水灌溉,农业和水利部门技术员来到农田为农户提供田管和灌溉技术指导,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024年春灌及时,来水充足,还有技术人员的指导,收成一定能比2023年好。”该村村民斯迪克·图尔荪说,过去最担心农业生产“卡脖子”旱,如今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保障春季灌溉用水对全年农业生产至关重要。2024年以来,全区水利部门根据大河来水、水库蓄水、土壤墒情等实际情况,将春灌供水计划按月匹配到田间,制定出合理的农业灌溉用水计划。水利部门与气象、农业农村、应急等部门积极会商,实现信息共享,指导用水户科学灌溉、节水灌溉,切实满足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农作物用水需求,不断提高供水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春播用水。 
 
  截至5月底,2024年全疆农业供水累计已达140.05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达1.42亿亩次,比2023年同期多灌1807万亩次,各地春灌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除水资源外,耕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牛鼻子”。2024年以来,全疆各地突出抓好田块平整、高效节水和灌排渠系建设3个重点,努力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高水平示范区,各地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管护巡查、设施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确保高标准农田管长远、长受益。 
 
  农资也是农业生产的有力保障。2024年春耕生产启动以来,新疆各地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供应及时便捷、质优价稳,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4年春耕期间新疆农资产品供应充足、质量稳定。农资产品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假劣农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为粮棉等主要农产品单产提升保驾护航。 
 
  农机发力汇聚增产合力 
 
  各类先进技术和生产要素如何在生产实际中融合互补,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有机结合,决定着单产提升的实际成效。 
 
  近年来,沙湾市棉花生产推广超宽膜栽培技术,一块地膜所覆盖植株行数由6行升至12行。这种新的栽培模式对提高地温、除草、保墒有显著益处,每亩可增产30公斤至50公斤,地膜增厚使地膜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有效减少农田“白色污染”。 
 
  “2024年又对播种机进行了改良,放大了这一新技术的优势。”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说,当地农技人员将传统播种机的排种器改装成十字鸭嘴口,这一改动进一步提高了播种机在超宽膜上播种的精确度,提高了棉花发芽率,免去了人工放苗的环节,仅此一项每亩至少节约30元管理成本。 
 
  沙湾棉花生产的可喜变化充分说明,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可以创造农业生产广阔的增产前景。当前,自动化程度高、精准作业能力强的农机装备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情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新疆已累计投入61.13万台(套)农机装备用于春耕生产,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以上,一批先进生产技术借助机械装备得以推广使用,为粮棉等主要农产品单产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并不是简单地让机械代替人的劳动,以提高机械化率为目标,而是用机械化的办法将各类增产措施有效结合起来,使其高效完成耕种、播种、收割、灌溉、施肥等一系列农业生产任务,促进提升农业科学管理水平,实现生产全环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为此,新疆农业机械化正朝着更实用、更智能的方向不断发展。2024年以来,各地农机主管部门、农机合作社、农机企业抢先抓早,在例行开展农机调试检修、农机技术培训之余,重点推广分流式平地机、密植高性能播种机、吊杆喷雾机等粮棉大面积单产提升所急需的机械装备,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 
 
  农情数据显示,2024年春耕期间,全区准备分流式平地机2598台、棉花干播湿出高性能播种机(带十字鸭嘴口)1.14万余台、小麦缩行增密高性能播种机8911台、玉米密植高性能播种机1.24万余台、吊杆喷雾机9488台,各类高性能机具有效促成了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粮棉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