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2024年天津市夏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指导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2  来源: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325
 
      针对我市夏玉米单产提升关键制约因素,结合2024年我市夏玉米季气候特点,确保玉米单产明显提高,打牢中长期单产提升基础。夏玉米单产提升按照“精选良种、一播全苗、优化群体、防灾减灾”的技术路线,以提质增密促壮苗播种、绿色防灾减灾以及适时收获增重提质为重点,以提高整齐度和密度为目标,着力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构建合理高产群体。
      
      一、提质增密促壮苗播种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和优质种子
      
      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科学选用熟期适宜、耐密抗倒、抗逆广适、高产稳产、适宜机械收获的玉米良种。根据近几年种植情况与综合表现,建议选用新单58、京农科728、联创825、中科玉505等品种。
      
      选购高质量包衣种子,发芽率达到95%以上,确保满足机械单粒精密播种要求。选用精品种子,按种子大小进行分级,大小均匀一致的种子放在一起播种以提高下籽均匀度和出苗整齐度;经过大小分级后的种子,进行 1~2天的晒种,以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
      
      2.适期适墒播种
      
      小麦收获后及时抢种,争取6月25日前播完。底墒不足的,及时喷(滴)水,确保一播全苗。
      
      3.“四比空”提质增密播种
      
      播种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10厘米,抛洒均匀,确保播种质量。增施秸秆腐熟剂,加速秸秆腐解。
      
      确定适宜行距和种植密度。适宜播种密度为5500粒/亩左右。“四比空”种植,行距为60厘米—100厘米,株距为17.3厘米左右,确保基本苗5000株/亩以上,播种深度3厘米~5厘米。播种时要做到株行距、深度均匀一致,不漏播、不拥堵。
      
      4.种肥同播技术
      
      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性能,推广种肥同播简化高效施肥技术,即播种时一次性施足长效缓控玉米专用肥,一般需施入40公斤/亩~45公斤/亩(养分含量≥45%)。高产田(亩产700公斤以上)对养分需求增加,一般需施入长效缓控玉米专用肥45公斤/亩~55公斤/亩(养分含量≥45%)、硫酸锌1公斤/亩~2公斤/亩。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出苗整齐度和水肥利用效率。
      
      二、绿色防灾减灾技术
      
      1.绿色防控病虫草害,防灾减灾
      
      加强玉米“三虫两病”特别是草地贪夜蛾等突发性、暴食性、流行性病虫害动态监测和预报预警,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生物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防控效果。播种时,随肥底施阿维•毒死蜱(含量15%)2公斤/亩,防治地下害虫。重点防除叶斑病、南方锈病、玉米螟、黏虫、穗呀、杂草等病虫草害。
      
      玉米播后、出苗前及时进行化学封闭除草,或在苗期(三叶一心至五叶期)选用适宜除草剂进行苗后除草。规范喷药时机、方法和用量,避免重喷、漏喷和发生药害,提高除草效果。
      
      2.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防灾减灾
      
      加强干旱、高温、涝害、风灾等灾害监测预警,关键生育时期遭遇高温天气和严重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溉;遭遇涝渍,应及时排水。通过种植耐热品种和及时灌溉,以及叶面喷施微肥等措施,防御高温热害。
      
      3.化控防倒伏,防灾减损
      
      针对玉米群体密度增加,倒伏危险性加大、穗长变短、秃尖变长等问题,推广喷施化控剂技术,防倒伏、扩穗长、降秃尖,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在玉米7叶期~11叶期(可见叶)喷施抗倒伏化学调控剂,增强密植群体抗倒性,提高产量。
      
      三、适时收获增重提质技术
      
      推行适期晚收,于10月5日~8日收获,尽可能利用10月初的光热资源,发挥品种高产潜力,争取夏玉米能正常成熟,提高后期灌浆粒重。应在不耽误小麦播种的情况下,在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时用联合收割机进行适时收获。玉米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晾晒或烘干,防止霉变。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