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用好“最萌身高差”: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4  来源:湖北日报  浏览次数:403
 
 用好“最萌身高差”,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湖北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5万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汤颢军 赵光
      
      一个属豆科,一个属禾本科;一个喜弱光,一个爱强光;一个固氮,一个不固氮;一个矮秆,一个高秆。
      
      大豆玉米,这对“黄金搭档”,不仅在田间形成“最萌身高差”,更是和谐地享受光合作用,捎来稳粮又增豆的好消息。
      
      眼下,正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夏播夏管的关键期,我省抢抓晴好天气,移栽玉米、播种大豆,有序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据悉,今年是我省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二年,全省将种植35万亩,覆盖45个县市区。
      
      一地双收,大豆玉米“手牵手”
      
      6月7日,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姜沟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满眼新绿。一株株玉米舒展着嫩绿的细长枝叶,一棵棵豆苗破土而出,两种作物间隔种植,规整排列,和谐共生。
      
      “经过两年探索,种植更有信心!”看着田间长势,襄阳市金汇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辉介绍,从2022年起,该公司连续3年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第一年种了200亩,第二年种了3960亩,今年是第三年,带领19户农户,种植1.2万亩。
      
      胡永辉引进精量播种机,增设水肥一体设施,集成扩行缩株、营养调控、减量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模式,不断摸索种植经验。
      
      “去年秋收,有得有失。”胡永辉坦言,受“华西秋雨”影响,部分早播田收获延迟,产量不高。但6月下旬播种的田块,每亩玉米产量481公斤,增收大豆91.5公斤,亩产值1740元,实现亩平增收620元。
      
      大豆玉米“手牵手”,不是浪漫主义,而是现实紧迫。
      
      近年来,我国每年大量进口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玉米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单产提升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常年种植玉米6.5亿亩、大豆1.5亿亩,耕地资源接近极限。
      
      “解锁耕地制约的‘密码’,就是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若每亩多收100公斤大豆,大豆产能则增加6500万吨。”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说。
      
      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万训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即是利用作物的“身高差”,在土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玉米有边行优势,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行行是边行’,通风透光,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实际产量与净作玉米产量相当。而多出的空间正好种豆。”
      
      藏粮于地且藏粮于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有可为。
      
      2022年,我国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2023年,我省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万亩,涉及34个县市区、391个行政村、62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据统计,全省复合种植玉米亩产433.5公斤,大豆亩产71.5公斤,基本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省级专家包保,配制“技术大餐”
      
      今年,决定大干一场的胡永辉,瞄准增产目标:玉米单产500公斤、大豆100公斤。
      
      “只要技术到位,肯定能实现!”杨文钰教授介绍,在2023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中,17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均实现了该目标。
      
      今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制定《2024年湖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为获得较高复合产量端出“技术大餐”。在品种选择上,大豆选择耐荫、抗倒、抗病、宜机收的丰产型品种,玉米选择紧凑、矮秆、抗倒、丰产型品种。在种植模式上,推荐大豆、玉米行比为“4∶2”“7∶4”“6∶4”,并精细设置行数、行距、间距、单位宽度等参数,既适宜作物生长需要,又为机械化种收腾出空间。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还需“勇闯三关”。
      
      第一关,播种关。“4:2模式”选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种肥同播,“7:4模式”“6:4模式”分别选用大豆、玉米播种机播种。“播种机最好配置北斗等导航系统,确保播种行距均衡、深浅一致,植株密度适宜、株型匀称。”万训说。
      
      第二关,田间管理关。精耕细作才能高产高效,落细落实“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做到技术不走样、庄稼长势旺。
      
      第三关,收获关。根据玉米、大豆成熟顺序,选择适宜的玉米收割机、大豆收获机。杨文钰建议,各地可结合土壤墒情开展适时晚收,延长玉米的灌浆期和大豆的后熟期,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
      
      “保障技术到位是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取得成效的关键。”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省已成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组,建立省级专家包保机制。
      
      6月7日,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训会在襄州区召开,专家组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要领送到田间地头。下一步,各地将细化完善分区域技术指导意见,掀起培训热潮,为全省3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做好科技服务支撑。
      
      创建连片样板,调动农民积极性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初期,不少农户不敢轻易尝试。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高产样板尚未形成规模,农户缺少就近对比观摩的样板;另一方面,要过播种关、田管关、收获关等各种难关,需要付出更多的生产成本。
      
      为了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央财政连续3年专门安排补贴资金,对适宜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予以支持,对承担任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补贴。
      
      今年,我省拿出“真金白银”,在中央财政每亩补贴150元的基础上,省级财政每亩配套50元,弥补播种、施肥、打药、收获等环节增加的成本。
      
      枝江市统筹农业项目资金30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亩均补贴达到280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粮食产业社会化服务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农资补助、社会化服务补助和技术服务补助等。
      
      补贴之外,我省在钟祥市、枝江市、恩施市、襄州区创建4个500亩连片的省级示范样板,明确技术路径,让农户有“看得见的样板”。
      
      钟祥市是全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市),也是我省唯一的“双料”推进县(市)。今年,该市共举办大豆、玉米品种展示、菌剂拌种、药效试验示范等观摩活动10余场,筛选适宜品种和药剂。在文集镇、柴湖镇成功打造两个大豆百亩高产攻关片,在石牌镇创建省级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样板,集成新机械、新品种、新药剂,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开展高产攻关。
      
      恩施市采用“公司+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营公司+农户”的模式,以农民合作社为核心,带动周围农户,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1万亩。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45个县市区正积极创建连片示范样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通过主体示范带动、技术集成服务、项目支持等“组合拳”,着力破解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难题,调动农民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积极性,稳步扩大实施规模,走出一条增强大豆和油料保障供给能力、确保粮油作物稳产增产的可持续道路。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